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皇家族跨世紀 裕仁、明仁重建形象

2019/4/22 10:00(4/24 14: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文:黃名璽
日本天皇制度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徹底改變,裕仁的「人間宣言」去除天皇神格地位,率先走入民間與民眾互動。日本戰後新憲法更明訂日皇的象徵性角色,明仁接棒後持續摸索何謂象徵性日皇,比父親裕仁更加深入民間及愛好和平,在民眾心中留下「行動皇室」的深刻形象。

日本新憲法 日皇象徵性存在

二次大戰戰敗後,日本遭同盟國軍事占領,依據波茨坦宣言的精神,美國協助制訂日本新憲法時,確立象徵性的日皇制度。

日本新憲法第一條規定,日皇是國家象徵,是國民整體象徵。適用新憲法的首位日皇就是跨越二戰前後的裕仁。

裕仁1901年4月29日出生於東京都,1924年1月與皇族久邇宮良子結婚,良子死後被追諡「香淳」,後世稱香淳皇后。

1926年繼位日皇後,裕仁以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改年號為昭和。他在位期間歷經關東大地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裕仁除了因新憲法施行失去政治實權,轉變成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他也是日皇神格地位變化的轉捩點,從具神格者移轉至普通人。

裕仁宣言 日皇從神格到普通人

戰敗後的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新年詔書,後半部分否定日皇的神格地位,宣告日皇也是僅具人性的普通人,這份詔書於是被稱為「人間宣言」。

裕仁在1952年到1975年間8度拜靖國神社,但靖國於1978年合祀二戰甲級戰犯後,就沒有日皇前去參拜。

日本經濟新聞曾報導,從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遺物筆記中發現,裕仁曾向富田表示,因為對合祀作法不悅,所以不再前往參拜。

首位走入民間的日皇

二戰前的日皇幾乎不與民間接觸,公開的照片與影像都是身著軍服或「大禮服」,十分強調日皇「存在人世的神」及「大元帥」形象。

但戰後日本政府及相關單位為讓日皇脫離軍國主義形象,取消「大元帥」的裝扮,也透過「巡幸」方式讓日皇可以與民眾互動。

裕仁在1989年1月7日因十二指腸癌去世,享壽87歲。明仁隔天即位,改年號平成。

明仁接棒 開風氣之先

明仁是相當特別的一位日皇,戀愛開風氣之先、婚姻迎娶庶民、即位大典在東京舉行;他重視和平與撫慰戰爭亡靈,每次天災後選擇和災民共同度過。

明仁出生於1933年,是裕仁與香淳皇后的長子,1952年成年後被立為皇太子。平成年號取自史記五帝本紀的「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的「地平天成」。

明仁喜歡打網球,在網球場上結識妻子正田美智子,這段戀情被稱為「網球場之戀」。明仁與美智子的自由戀愛,有別於過去皇太子通常會迎娶皇族等統治階級出身,遵循所謂「貴族」的傳統。

明仁與美智子的婚事在1958年獲皇室會議同意,2人在1959年結婚,美智子成為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

即位後的明仁1990年選擇在東京皇居舉行即位大典,是首位不在京都舉行儀式的日皇。

與民同苦樂 明仁摸索象徵性日皇

二次大戰後的日皇作為國家與國民總體象徵,沒有太多實權,明仁即位後,經常思考如何扮演好象徵性日皇的角色。

明仁日前在日本政府主辦的即位30年紀念儀式說,即位以來直到今天,都在祈求國家安寧及人民幸福,思考如何扮演好象徵性日皇角色的同時,度過每一天。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前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說,沒有人像明仁這樣深入思考應如何做好象徵任務。明仁心中的日皇形象,似乎是「與國民同苦樂,為國民盡心力」。

明仁二戰經驗 反戰愛和平

明仁幼時曾為避免二戰戰火疏散到日本鄉間,如此重視和平也許與身處戰爭、經歷戰亂的人生歷程有關。對明仁來說,和平是終其一生追求的職志,撫慰戰爭亡靈及祈求和平,遂成了一體的兩面。

明仁曾說,身為日本人不能忘記的4個重要日子,分別是沖繩慰靈日、廣島、長崎原爆日及二戰結束日。

1975年是沖繩回歸日本的第3年,明仁以皇太子身分首度訪問沖繩,車隊所到之處沿路有人丟牛奶瓶,甚至還有激進人士丟擲汽油彈。沖繩本島在二戰末期發生慘烈的戰役,是戰時日本唯一發生陸上戰役的地區,死傷慘重,不少沖繩民眾曾對皇室不諒解,明仁曾多次造訪。

明仁1975年到沖繩,身分是皇太子;1993年成為首位踏上沖繩土地的日皇。

明仁曾說,要讓未來世代不忘戰爭帶來的災難並記取過去教訓,為和平竭盡全力。

明仁在即位30年紀念儀式上說,過去30年來,日本在全體國民期盼和平的強烈意志支撐下,可以在近代與現代擁有首度沒有戰爭的時代。在他即將卸下日皇身分前,和平還是他致詞的重點。

明仁重視和平的想法也體現在與週邊國家的互動,特別是改善對中國的關係,他為日中友好奠下基礎。

雙膝著地 探視災民獲好評

作為象徵國民的日皇,明仁在位期間每當發生重大天災,總能見到他與美智子前往災區撫慰災民的景象,他經常雙膝著地,和災民一樣高的視線傾聽心聲,這種與民同在的舉止,獲得多數日本民眾好評。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明仁在5天後錄製長度約6分鐘的影片,鼓勵受災民眾勇敢面對,並慰勞不眠不休救災的人員。

當年3月30日,明仁和美智子前往東京武道館探視鼓勵災區福島縣來的受災民眾。明仁緊握陳述經歷痛苦遭遇民眾的手,看到抱著小孩的母親時,還詢問尿布是否足夠。

震撼日本及全球的大地震後,明仁連續7週前往福島縣、宮城縣及岩手縣等重災區,並前往位於千葉縣和茨城縣的避難所探視。站在民眾的立場,盡力做到「與國民同苦樂,為國民盡心力」。

昭和到平成 雲端到人間

日媒報導,相較於昭和時代,平成的皇室讓日本民眾感覺更為親近。從日本放送協會(NHK)過去民調結果來看,尊重日皇及有好感的受訪者,增加至34%與35%。

今年新年逾15萬4800名民眾前往祝賀創下平成時代最高紀錄,也可看出日本民眾對皇室的關心程度。

為何平成皇室為日人廣泛接受?前宮內廳職員山下晉司分析時代變遷帶來的影響:

在昭和時代,日皇像存在雲端一樣。裕仁在二戰後40多年間,雖說日皇已成象徵,但日人仍無法抹除裕仁戰前的形象,與其說親近,更多民眾對裕仁抱有惶恐的感覺。

但進入平成時代,明仁沒有戰前日皇的形象,與民互動方式也與昭和時代不同,讓人感覺親切,這或許是象徵性日皇該有的樣貌也說不定。

祈禱皇室走向行動皇室

長年採訪皇室的記者久能靖說,深植日本人心中的日皇形象,就是「祈禱的存在」。在日人眼中,日皇就像祈禱的存在延續至今。讓世界運轉的政治,就由一般人來處理。

例如,日皇到災區慰問不會去談具體對策,透過直接到現場表達對人民的關心。

久能認為,經常想到民眾並持續為民祈禱的態度,讓日人感動。

另一位採訪皇室的記者也指出,明仁與美智子拉近日本民眾與皇室的距離,2人不斷展開慰靈之旅及前往大地震等災區訪問,讓皇室從「祈禱皇室」轉變成「行動皇室」。

日皇地位在二戰後徹底轉變,從具神格的人變成普通人,再從雲端走入民間。有著二戰包袱的裕仁跨出改變的第一步,接棒的明仁努力打造心目中象徵性日皇該有的樣貌。

承繼明仁的德仁也要走出自己的象徵性日皇道路。(編輯:廖漢原)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改寫深宮怨史 走進日本皇室的平民婆媳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