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強人總統辭職 5大重點一次看
(中央社哈薩克阿斯塔納19日綜合外電報導)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掌權近30年,今天宣布辭職,由國會參院主席托卡葉夫(Kassym-Jomart Tokayev)擔任代理總統,消息一出震撼全國。
以下為法新社整理,關於哈薩克的5大重點:
● 強人總統納札爾巴耶夫執政這些年
78歲的納札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1989年掌權,擔任哈薩克這個當時還是前蘇聯一個中亞共和國的哈薩克共產黨第一書記。
1991年哈薩克獨立後,他贏得總統大位持續掌權,之後多次連任,每一次得票率皆逾80%,招致國際社會批評。
人權團體經常譴責哈薩克欠缺民主,一些反對派人士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被殺、監禁或被迫流亡海外。另外,立場相左的媒體也遭禁播。
哈薩克國會2010年授予納札爾巴耶夫「民族領袖」的憲法地位,擁有絕對大權,由總統職位下台後仍享有重要決策權力。
● 哈薩克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哈薩克是中亞最大經濟體,經濟成長曾一度高達2位數,然而2014年油價暴跌,哈國經濟陷困,至今尚未恢復。
原油是哈薩克經濟支柱,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4,也是國家預算收入重要來源。除了是全球最大鈾生產國,哈薩克也藏有豐富的錳、鐵、鉻和煤。
哈薩克經濟也在俄羅斯經濟危機影響下,貨幣坦吉(tenge)走貶和高通膨。
哈薩克將未來經濟展寄託在鄰國中國身上,砸重金投資道路網絡、鐵路和港口建設,讓兩國貿易往來更為便捷。
● 前蘇聯共和國-哈薩克
多為遊牧民族的哈薩克,在18和19世紀便逐漸被俄羅斯帝國統治,殖民者把阿拉木圖(Almaty)打造成哈薩克第一大城,立為首都,直到1997年才遷都阿斯塔納(Astana)。
哈薩克1924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36年成為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直到蘇聯解體,才在1991年12月16日宣布獨立。
● 聖戰主義與和平對話
敘利亞2011年爆發衝突後,中亞和高加索地區有數千人前往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IS)和其他極端主義團體,其中不乏大批哈薩克人。
為賣弄它國際斡旋者身分及和平倡導平台的角色,哈薩克2017年起主持多場敘利亞和談。和談發起方除了有挺敘國政權的俄羅斯、伊朗,也包括支持敘國反對派的土耳其。
● 哈薩克小檔案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7年數據,哈薩克約有1800萬人口,以國土面積計算為全球第9大國。
地處歐洲、中國和俄國交會處的哈薩克是沙漠國家,從裏海(Caspian Sea)一路延伸至中亞群山。(譯者:王品軒/核稿:蔡佳敏)10803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