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安毒製運 UN報告:台犯罪集團扮要角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11日專電)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發布報告指出,緬甸、泰國和寮國邊界金三角區域,近年來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製造運送甲基安非他命的重心,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在此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今天在曼谷發布東亞和東南亞的合成毒品(Synthetic Drug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報告,這份報告是全球合成藥物監測:分析、報告和趨勢計畫(The Global Synthetics Monitoring: Analyses, Reporting and Trends Programme)的一部分。
報告指出,2000年開始至今,東亞和東南亞的毒品市場趨勢有了重大改變,主要交易毒品從鴉片類藥物轉為甲基安非他命,2017年在東亞和東南亞共查獲82噸的甲基安非他命,2018年前3季查獲116噸。
報告指出,除了越南之外,東亞和東南亞的13個國家在2018年都把甲基安非他命列為毒品最大隱憂,儘管查獲數量增加代表執法有成,但也代表甲基安非他命的供應的確出現成長。
文中分析,跨國犯罪集團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活動,近幾年來越來越集中在金三角區域的製造和運送,原因在於和其他區域相比,在金三角區域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的成本下降,跨國犯罪集團包括台灣的犯罪集團在內,在金三角區域尋找毒品來源。
因此,報告說,近幾年在泰國、緬甸和寮國查獲的甲基安非他命數量特別多,這也改變了毒品運送的路徑。2015年,中國和香港是運送毒品前往澳洲的前兩大中繼站,2017年前3名依次為美國、泰國和馬來西亞。
報告提到,近年來,印尼、日本、澳洲查獲相當多起大宗運送甲基安非他命的案例,在印尼曾查獲兩起加起來共2.6噸甲基安非他命的案件,來源應該就是金三角區域,而這兩起案件被逮捕的嫌犯多來自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人士。
報告指出,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在東亞和東南亞區域製造和運送甲基安非他命扮演重要角色,過去兩年,澳洲、柬埔寨、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和泰國都曾逮捕台灣跨國犯罪集團的成員。(編輯:陳惠珍)10803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