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金恩博士有個夢 美國平權之路仍迢迢
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員江今葉/1月13日
15日是金恩博士90歲冥誕。他留下「我有一個夢」名言,一生追求黑人民權,儘管平權概念逐漸落實,但「我也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蔓延,反映美國平權之路仍漫長。
出生於1929年1月15日的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是美國最知名的民權運動家,致力於為非裔美國人平權奮鬥。
1963年,他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的「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演說,讓這句話成為平權運動箴言,他在1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金恩博士1968年遇刺身亡,美國聯邦政府自1986年起,將每年一月第3個週一列為「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屬於聯邦假日,以表彰他在平權運動的貢獻。
從1955年金恩博士領導的蒙哥馬利公車抵制運動(Montgomery Bus Boycott)掀開平權運動後,美國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60多個年頭過去,美國在種族、性別、婚姻、宗教平權確實大有斬獲。
甫於今年1月3日宣誓的美國第116屆國會不論是族裔、性別或是宗教、年齡都較過往更為多元,雖然仍不能完全反映美國社會現況,仍是美國平權進步的例證。
以聯邦眾議院435名議員為例,女性議員首度突破3位數,大幅增加到102位;族裔方面,有55名非裔、45名拉丁裔與17名亞裔;宗教信仰上,雖然仍以天主教、基督教為大宗,但有3名穆斯林、佛教徒與印度教徒也各有一名。同性戀、原住民也都有議員當選。
遺憾的是,歧視並未從美國社會徹底根絕。
出身愛阿華州的美國聯邦眾議員金恩(Steve King)10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質疑「白人民族主義」(White nationalist)和「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ist)在美國為何是冒犯的語言,引發軒然大波。
甫獲得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劇本獎的「幸福綠皮書」編劇尼克瓦侖加(Nick Vallelonga),被挖出曾經推文反穆斯林。雖然他事後大動作刪除推文,但已經引來不少批判,也可能成為他再奪奧斯卡的阻礙。
非裔學生在學校大廳午睡被報警抓人、亞裔女子在地鐵內遭到白人女性粗口辱罵、同性戀戀人餐廳熱吻遭到驅趕,這類涉及歧視的新聞,幾乎天天出現在全美各大媒體版面。
「我也是」(#Me Too)、「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近年來引爆熱潮,雖說是平權運動的另一波高峰,但背後反映的可悲事實是,在21世紀的現在,平權仍未能全面落實,金恩博士的平權夢要完全成真,還需要一番努力。(編輯:屈享平)10801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