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時代職業發展兩極化 一技之長是贏家關鍵

2018/7/28 15:40(7/28 16: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28日電)AI成了當代顯學,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席AI可能影響就業、導致低薪論點,讓外界在AI發展的狂熱中,產生了問號。誰會是AI時代的贏家,誰又會是輸家呢?

即使有再多的疑慮與不確定性,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發展AI是不可逆的潮流,AI要取代人類沒有那麼快,過程中也將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未來職業發展可能朝兩極化邁進,擁有一技之長是擁抱AI的關鍵。

低階工作被取代 新工作機會應運而生張忠謀26日以外部委員身分出席行政院科技會報,大力讚賞政府積極發展人工智慧(AI)政策外,也示警未來5到10年內,將有許多工作機會被AI取代,甚至只有5到10%掌握科技者薪水會非常高,其餘9成就業人口薪資則會變很低。

張忠謀提出的建言,外界各有看法,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歐洲聯盟中心主任葉基仁認為,張忠謀就半導體領域提出的觀察是正確的,眼前的工作的確會被取代,但也會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葉基仁說,從歷史上來看,隨著科技進展,無論是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最近的1980年代末期,人們都有這樣的疑慮,而事實上,科技會幫人類節省許多時間,使生產力提高、物價下降,消費者需求隨之提升,創造新的工作。

工業技術研究院27日剛成立的「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首任所長蘇孟宗也表示,較樂觀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3年,可能有180萬個工作機會被AI取代,但同時也將創造出230萬個工作機會,新工作機會主要集中在高技術性、管理層級較高的業別,重複性較高的低技術性工作機會則會減少。

蘇孟宗指出,根據麥肯錫報告,2020年後AI有助提高各產業價值達60%,旅遊業、運輸業、零售業與高科技產業等提升幅度則更高;在AI幫助下,留下或新增的工作價值提高,工時也可能縮短,依此看來平均薪資應該會更高,擁有更多空閒時間的民眾可能增加消費,創出需求後就會帶動薪資成長,人們甚至可能培養第二職業,因此平均薪資是否會下降,需要做進一步精算。

因應人口老化 擁抱AI有助提高生產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AI發展的確對理工專長的人較有利,但未來職業發展可能朝兩極化邁進,除高科技產業外,另一部份包括醫療照護、心理諮商等需要面對面接觸,較難以被AI取代的職業可能更加蓬勃發展,加上人口老化、少子化趨勢,在需求上升的狀況下,也會帶動這類工作薪資成長。

葉基仁指出,歐盟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研究指出,從2015年到2040年,歐盟就業人口相對老年人口比例將從3.5%降至2.2%,歐盟生產力必須提高13個百分點,才能維持與2015年相同的生活水平,這也是台灣將來要面對的問題。

要解決人口老化產生的問題與需求,葉基仁認為,引進年輕外勞只是治標不治本,且移民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唯有提高生產力,才能解決就業人口減少、所得不足的問題,及年輕人的負擔;因此,「我們無法拒絕科技進步,而是要反過來擁抱AI」。

科技是漸進過程 這年代機器人是洗衣機

葉基仁表示,AI要取代人類「沒有那麼快」,他笑說,「我們這個年代的機器人其實就是洗衣機」,科技發展是漸進的過程,創造工作也是,而就過去的研究看來,生產力、技術提升的曲線,與失業率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

隨著AI發展,歐洲各國也開始研擬相關稅制,例如採用AI業者必須納稅做為政府加強社會福利、人才培訓之用;不過,葉基仁提醒,台灣與美國資本主義思維的「小政府」較接近,歐洲則較重視社會財富分配,因此以高稅賦維持社會福利的方式,台灣可能學不來。

葉基仁分析,美國目前已經有學校開課探討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工作,以及可能發展的新機會,學校與企業能否給學生與員工足夠訓練,將是因應AI發展的最重要問題。

AI時代來臨 擁有一技之長是贏家

王健全則認為,台灣目前教育制度使所有人都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當從事相同職業的人多了,薪資自然就會降低,因此也不應一味鼓勵所有人擠進高科技產業,像歐洲技職教育體系,有8成的人並非高等教育出身,但各自有一技之長,就不怕被取代。

台灣有7成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蘇孟宗認為,服務業可能是未來受AI影響最大的產業,在台經營的國際業者,例如大賣場、速食店等,預料將會快速引進AI應用,國內業者應盡早掌握AI技術,找出AI協助提升服務品質與滿意度的方式,進而結合服務經驗,讓現有員工變成AI的導師。

蘇孟宗說,發展AI的「大方向是不可逆的」,但不一定要想成是與AI競爭,而是要使用AI來掌握、分析資訊,提升原本工作的效率,做好迎接AI時代的準備。(編輯:林孟汝/林淑媛)1070728


延伸閱讀》全球中央精彩內容:AI搶飯碗 π型人成職場不倒翁
延伸閱讀》全球中央精彩內容:自動化德國拚AI 機器人成同事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