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將搬入內湖新家 台美政要見證重要里程碑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台北12日電)美國在台協會(AIT)將搬入內湖新家,今天在AIT主席莫健、處長梅健華、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馬利.羅伊斯及總統蔡英文等台美政要出席下風光落成,見證台美關係重要里程碑。
AIT內湖新館,歷時9年、耗資約2.55億美元(約新台幣76億元)打造,占地6.5公頃,今天舉行落成典禮。典禮舉行前,一早先安排媒體導覽,這也是接近完工的新館首次在媒體前曝光。新館的主要大廳擺設來自美國與台灣的藝術作品,其中台灣書法家傅申揮毫的作品格外吸睛,是「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AIT政治官任友飛(Toy Reid)說,傅申把這段話的意思加以引申,用來彰顯美國和台灣多年來建立的紮實關係與友誼。
莫健(James Moriarty)致詞時表示,AIT新館落成典禮對美台關係來說,是一項重要里程碑。AIT於1979年依據台灣關係法成立,如今,台灣已轉型成活躍的民主政體,足為印太及其他地區的楷模,台美關係也以共享價值和共享利益塑造而成的基礎上,發展成緊密的夥伴關係。
莫健說,AIT新館顯示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承諾、雙方人民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以及美台長久的友誼。
落成典禮舞台後方的建築物可見美國國徽高掛其上。舞台的一旁的戶外廣場,也可看到美國國旗高掛旗竿。
同時,莫健特別感謝台灣與美國合作並提供協助完成AIT新館計畫。新館的興建工程是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啟動,而在總統蔡英文任內完成,這也顯示全台上下都支持緊密的美台關係。美國也對台灣有同樣的擁護之情,美國人民對台灣的好感,不論政治黨派、行政或立法部門、政府各層級、美國社會全體都是如此。
莫健也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堅定不變的承諾。他有信心,美國會將這段夥伴關係推至新的高度。
AIT處長梅健華(Kin Moy)表示,AIT新館是美台間緊密合作與長久友誼的象徵;雙方的友誼奠基於共享的價值,包括民主、人權、自由。美台的友誼四處可見,包括美國國會兩黨都支持台灣,他們撥款2.55億美元的預算來興建AIT新館,就是最佳證明。在台灣的立法院,各政黨也支持美台關係。
梅健華說,AIT的新家可說是由美台人民、以及大家對美台友誼的熱情和願景共同建造的。他感謝美國國會、國務院、台灣各界領袖的支持,也向AIT將近500名的美台職員表達感謝。
梅健華說,他在台灣的3年任期中常說,「台灣最好的朋友莫過於美國」。這棟建築,就是美國將與台灣同在的具體象徵。
美國主管教育與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馬利.羅伊斯(Marie Royce)代表美國政府出席今天的落成典禮。她是繼2015年國務院經濟商業助卿芮福金(Charles Rivkin)訪台以來,美國務院訪台最高層級官員。
國務院海外建築業務局官員默色(William H. Moser)、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哈博(Gregg Harper)也來台出席典禮。
台灣方面,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外交部長吳釗燮,以及前總統馬英九等人都出席與會。
致詞結束後,與會台美官員也一一把他們事先準備有關台美關係的物品放在「時空膠囊」裡。AIT表示,埋藏時空膠囊、為後代保存歷史,是美國在新建築落成常見的傳統,未來這個「時空膠囊」將埋藏於AIT新館一隅。
根據AIT提供的資料,蔡總統放在時空膠囊的物品是與梅健華在新館的合照、「看見台灣」一書,馬英九放入的是書法作品,賴清德放入的是台灣旅行法正式文件的照片,吳釗燮放入的是外交部製作回顧美台關係的冊子。
莫健放入的是2018年美國與台灣的套裝硬幣,梅健華放入的是AIT全體同仁的合照,馬利.羅伊斯放入的是「公民外交競賽」相冊。
此外,前AIT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卜睿哲(Richard Bush),以及前AIT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等人也出席落成典禮。
AIT台北辦事處目前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但農業組、美國文化中心等單位則在不同地點。未來搬遷內湖新址後,將可集中四散各處的AIT相關單位。梅健華先前表示,落成典禮後,民眾若要辦理簽證面談等業務,仍須到信義路的辦事處,AIT預計9月初正式搬遷到內湖新館。
AIT在內湖的新建館舍背靠小山丘,地址是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占地6.5公頃,附近多為高級住宅,原址為駕駛訓練學校,最近的捷運站為內湖捷運站。依規劃,AIT新建館舍包含辦公大樓、停車場、領務區、維修保養區、綠地與籃球場等。(編輯:李淑華)1070612
延伸閱讀》AIT新館啟用 總統:堅定台美共同目標信念
延伸閱讀》AIT內湖新館落成 設計彰顯台美友誼
延伸閱讀》AIT在台成立39年大事記
- 2018/06/12 19:31
- 2018/06/12 17:08
- AIT將搬入內湖新家 台美政要見證重要里程碑2018/06/12 15:03
- 2018/06/12 13:57
- 2018/06/12 13: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