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六四29週年 北京木樨地:有人掩蓋 有人等待

2018/6/4 17:03(6/4 17: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六四專題(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4日電)6月3日某時某分,北京地鐵一號線列車一如往常行經木樨地站,車廂中的年輕人正低頭專注於手機。有心者不免想,29年前的這天晚上,多少青年學子在這裡告別了正盛的青春。

1989年「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4日屆滿29週年。29年來,在中國大陸之外,各種對六四事件的討論一直持續;但在官方嚴密管控下,六四對大陸民眾來說始終是個禁忌,年輕世代有人渾然不知,有人則略有耳聞。

一名官方媒體人士直言:「現在年輕人不大關心(六四)。」

他表示,中共當局屏蔽了有關六四事件的各種消息,年輕人經由網路或出國等各種管道,雖仍可或多或少知道當年那場政治風暴,只是在「官方禁談、大人避談」的種種因素下,即使知曉也大都淡漠。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心臟病猝逝後,許多北京大學生和民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活動,悼念這位被歸為中共黨內改革派的前領導人。

在當時經濟和政治多重問題的糾葛下,追悼最後轉向,學生大聲疾呼,要求政府解決官員貪腐等狀況,期間最多有百萬人聚集示威,抗議活動並漫延至全大陸400多個城市,一時之間民情沸騰。

連串示威遊行後,中共最後出動軍隊清場,鎮壓主要為學生的抗議群眾。由於官方一直以來在六四事件處理上的不透明,導致死傷人數從數百到逾萬始終眾說紛紜,但當年6月3日晚間到4日清晨,許多在木樨地試圖阻擋軍隊朝天安門廣場推進的學生和民眾,都親歷或目睹了軍人對平民開槍的一幕,據指共有30餘人喪生。

六四事件後,部分死難者家屬發起了「天安門母親運動」,成員之一的丁子霖就是在那個初夏的燥熱夜晚,永遠失去自己17歲的兒子蔣捷連。

天安門母親多年來不斷呼籲中共公布真相、平反六四,只是29個年頭過去,中共當局始終置若罔聞,並嚴厲封鎖和打壓相關訊息和紀念活動,加上多數大陸民眾不願觸犯這項政治禁忌,許多年輕一輩的中國人都不知六四,更遑論軍方開槍。

六四事件20週年前夕,丁子霖和夫婿蔣培坤曾在掛著摯愛兒子照片的北京家中接受中央社訪問,念茲在茲六四的真相。時光無情,多年後,年事已高的蔣培坤因病辭世,獨留白頭髮蒼蒼的丁子霖繼續為六四發聲。

有批評者說,北京當局近年來經常告誡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政府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自身卻不願反省和面對六四事件這段歷史傷口,遮遮掩掩的態度正是曝露了中共政權的不自信。

另有不具名的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強調,「六四是繞不開的歷史」,即使當年的死難者家屬、參與者和執行者都逐漸消逝於時間長廊中,但是一介平民肉身阻擋坦克車的一幕幕畫面和事實早已載入史冊,無法磨滅。

除了歷史無法抹去,觀察人士說:「中國要取得大的進步,就必須面對(六四)這一段。」因為只有面對,才能真正深刻反省並汲取教訓,否則上一代人陸續凋零後,對曾經的錯誤無感甚至無知的世代,將把中國帶向何方?(編輯:朱建陵)1070604


延伸閱讀》台北:本土意識影響 六四紀念尋找定位
延伸閱讀》香港:年輕人疏離六四 反映身分認同問題
延伸閱讀》六四事件29週年完整專題看這裡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