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委員評石黑一雄:珍奧斯汀加卡夫卡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5日專電)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獲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評審表示,他的作品就像是珍.奧斯汀與卡夫卡的綜合體,再添加一些普魯斯特。
「金融時報」報導,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常務祕書戴紐斯(Sara Danius)表示:「我會說,如果你結合珍.奧斯汀(Jane Austen)和卡夫卡(Franz Kafka),會得到石黑一雄的雛形。但如果你再添加一點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不要過分攪拌,就可以得到石黑一雄。」
英國作家珍.奧斯汀的著作包括「傲慢與偏見」、「艾瑪」、「理性與感性」等。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是「變形記」、「審判」。法國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則以「追憶似水年華」著名。
戴紐斯表示,石黑一雄「發展出有自己審美觀的小宇宙」。
石黑一雄最新作品為2015年出版的「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和他出版上一本小說「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相距10年。
石黑一雄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被埋葬的記憶」是有關於社會如何記憶與遺忘。他表示:「什麼時候應該遺忘,繼續向前邁進?我們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但是我對於整個國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越來越有興趣。」
石黑一雄為了這本書研究許多國家受到壓迫的故事,像是法國遭到占領、盧安達大屠殺、南非的種族隔離結束後清算,但是感覺都不太對。
他說:「每次我想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其中一個歷史事件中,感覺都不太對。我想要退一步,寫出一個更隱喻、更有同感的故事。」他最後的靈感來自14世紀詩作「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金融時報」記者前往石黑一雄位於北倫敦的家中訪問時,他的妻子洛娜(Lorna)在屋內四處走動,並叫丈夫「小石」(Ish),她說「每個人都這樣叫他」。
石黑一雄表示,洛娜在「被埋葬的記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他寫了大約50、60頁,先拿給妻子看。他說:「她看了之後說,這些很吸引人,那些不行。我問她說,那些有什麼問題?要怎麼修改?結果她說,你沒辦法改,只能重頭再來,完全重寫。」
石黑一雄沒辦法馬上開始「重建工程」,轉而為寫短篇小說,在2009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夜曲」(Nocturnes)。他之後再回頭寫「被埋葬的記憶」時,想法已經不同,文筆更加洗鍊。
然而,石黑一雄在出版作品前,也會擔心讀者觀感,像是「被埋葬的記憶」就有一些超寫實的部分。他表示:「每本書對我而言都像是一場大冒險。」
石黑一雄說:「或許其他作者比較自信。但是當我寫『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時,我心想,老天,這太像科幻故事了,讀者不會喜歡的。我寫『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時也是一樣。當時我是某種形式的日本作者,有點像是駐點在倫敦的特派員,要寫一本和日本毫無相關的書,在當時是一大冒險。」結果那本書讓他獲得了英國文學界最高榮譽「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1061006
延伸閱讀》石黑一雄作品改拍電影 長日將盡最著名
延伸閱讀》台灣出版社談石黑一雄:產量少,卻對文字很執著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