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中國大陸教授薪資差異大
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張淑伶/7月2日
大學教職僧多粥少,越來越多台灣新科博士前往中國大陸尋找教職。然而,大陸大學教師的薪資彈性,合約種類、工作內容和學校獲得的補助資源都差異極大,覓職前應先打聽清楚。
一名上海復旦大學教授5月時在網路上貼出他的5月薪資單,引起大陸網友熱烈討論。薪資單顯示:這名教授的稅前應發薪資為人民幣1萬5335元(約新台幣6萬7474元),扣除各種公積金、失業金、醫療金、費用及1578元的教師公寓費用後,他實際到手的金額只有8200多元。
這樣不算令人驚豔的數字,可能才是多數教授的薪資真相。但也因此,有些人覺得在大陸當教授地位並不特別高,教出來的學生可能薪資很快就超越自己了。
來自台灣、目前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任教的王振源說,一名副教授的基本年薪可能約12萬元,若加上各種不同的工作任務,譬如:上課時薪、超時費用、企業管理碩士班(MBA)教學、在辦公室的坐班費、論文指導費等,年薪則有20多萬元,但是非常忙碌。
他強調,不同學校、甚至不同學院的老師收入就有差距,彈性很大。不像台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的薪資等級是公開的,額外增加收入的管道有限,通常就是接國科會計畫。
除了編制內大學教師的待遇,備受外界討論的是更吸引人的「青年千人計劃」,提供年薪約35萬到55萬元(從助理教授到教授不等),外加180萬元一次性住房補貼。簽約期限6年,期間要求一定的學術發表量,能獲選的,也通常是已經有不錯學術成績的學者。
更有些學校徵求老師時採「一人一議」方式,提供優渥薪資福利,但通常有一定簽約年限。
好待遇自然不會白白給,老師要有好的研究成績,或者有非常繁雜多元的任務才能得到相應薪水,否則,期限一到就再見。
在教學的挑戰方面,有些學校會由校務人員或專門聘請退休教師隨機到課堂上點名或「聽課」,作為老師的年度績效或升等考核,不少老師對此覺得頗有壓力。有受訪者透露,被打「C」等級的還會影響校方對該學院的撥款。
王振源在MBA教書,更容易感受到大陸社會浮躁的一面,這些在職生希望學一些能立即在職場上派上用場的東西,並直接表達出對老師教學內容的好惡。老師能否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個問題。
台籍博士在大陸求職,是否具備獨特優勢呢?受訪的老師們都認為,想找到好工作,還是實力見真章,也就是自己發表的學術論文夠不夠「硬」。不過,也不能排除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
位在武漢的湖北經濟學院裡就有30多名台籍教師,據了解,湖北省台灣事務辦事處對此給予支持,而且校方考慮台籍老師發表的期刊種類差異,還制定了符合台籍老師需求的升等辦法。
王振源說,有些學校會把「境外師資」的人數列為學校評量指標,台灣籍教師也算是境外師資,且可能比請歐美外師要更為「划算」,彼此又容易溝通,所以受到一些地方學校的歡迎。
王振源2009年畢業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至今已在大陸教書7年。他認為,台灣博士在大陸,能進入排名最前列的一流學校教書者越來越少,因為同時要跟眾多從海外歸國的博士競爭。
在湖北經濟學院任職的劉其享則認為,台灣博士教育仍具有一定水準,能跟國際接軌,這也是校方看上他們的原因。
劉其享在中央大學產經所博士班畢業,他發現台灣就業環境太困難,自己只能找到比較後段的私立大學教職,他擔心進去後除了升等壓力,要上的課也很多,還得擔負招生業務,不能真正做自己喜歡的研究。
在湖北教書一年半,雖然學生「太過乖巧」令他意外,但他認為學生可以透過教育改變,目前他有自己的時間做研究,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意。
如果台灣有好的教職機會,願意回去嗎?劉其享說,如果是隔了很多年以後才有好機會,他已經在大陸建立起人脈和資源,可能就不回去了。10607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