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一粒紅藜 部落變得五彩繽紛

2017/6/3 10:21(6/3 13: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藜不開的美麗系列1(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日電)一粒紅藜,不僅讓排灣族青農吳正忠年收入400萬元,就連過去在部落拔拔野菜的婆婆媽媽也有4、50萬元年收入,創造部落奇蹟。

過去在小米田孤芳自賞的美麗紅藜,在「紅藜之父」的催生、水土保持局的滋養下,逐漸爆紅,翻轉部落,讓部落變得五彩繽紛。

8年前,台東紅藜面積不到1公頃,有「紅藜之父」之稱的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振義,將它變成產業,目前已超過200公頃。

早年在原住民部落的小米田旁,會種植一些紅藜用於釀造小米酒。陳振義9年前到台東後,在原住民部落發現紅藜,立即開始蒐集不同品系,足跡踏遍台東及屏東的原住民部落,最後共蒐集達36個品系。

他說,屏東和台東的紅黎差異很大,不僅顏色有差別,來高矮也不同,屏東瑪家部落最矮的紅藜僅有75公分,台東達仁鄉南田部落的高達280公分。

陳振義進一步研究,發現紅藜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包括膳食纖維、鈣、鐵、鋅及氨基酸等,對於人體十分有益,於是農改場開始著手推廣紅藜。

陳振義催生紅藜,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接手「拉拔長大」,讓不到1公頃的紅黎,變成200公頃,吸引青農返鄉, 翻轉部落。

紅藜吸引青農返鄉,最有名的是台東「南迴四忠」,吳正忠、高世忠、樊永忠、林建中。「南迴四忠」裡最年輕的一「忠」吳正忠,今年32歲,是個務實且有禮貌的大男孩。

他從自己故鄉台東土坂出發,一步步環台擺攤賣紅黎,接著到金門希望和金門高粱締結「姻緣」合作開發,最近又走國際路線,到香港展售。

「我賣的是夢想」,吳正忠目前年收入可以達到新台幣400萬元,不過,吳正忠說,目前大部分所得還是投入生產器具。

除了吸引青農返鄉外,部落也變得人氣蓬勃。王志輝說,過去部落內,看到的是老人家門口,貓或狗狗陪在旁邊,現在婆婆媽媽忙著搶收紅藜,好的,年收入有4、50萬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為了讓紅黎產業永續經營,王志輝協助幫忙找「大廠」合作,目前,包括義美、摩斯漢堡等都和部落契作,甚至今年的端午節都出現紅黎粽子。

紅藜從田裡被當作雜草,變身為高經濟產物,翻轉部落,開啟青年返鄉之路。10606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