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30週年 事件始末與因應作法
(中央社維也納25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26日將舉行車諾比(Chernobyl)核災30週年紀念儀式。當年的人為疏失與蘇聯核反應爐的瑕疵,造成了這場全球歷來最嚴重的核災事故。
在4月26日週年的前夕,法新社回顧1986年事故發生以來,全世界針對改善核安所採取的行動;然而,一如日本福島2011年所呈現的狀況,核安挑戰依舊存在。
1.事故原因
專家說,這場災難的一大原因是RBMK型反應爐不尋常且粗糙的設計,特別是RBMK會有功率驟增的傾向,就像在車諾比發生的情況。
此外,這座反應爐沒有用來阻止輻射外洩的圍阻體的保護,這在蘇聯以外的國家不可能發生。
但也有人為疏失。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NA),這起意外也肇因於「違反操作程序及缺乏安全文化」。
1986年4月28日,車諾比核能電廠災變首度發出警報,但不是由蘇聯,而是瑞典,因為瑞典當局偵測到幅射量出現不明原因增加。直到5月14日,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才承認發生這起災難。
2.各方回應
車諾比核災激怒全世界人民,各國一致要求蘇聯改善核安,並向大眾提出保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世界核能運轉協會(WANO)於1989年創立。
許多現已成為歐洲聯盟成員的前東歐共產國家,也獲得一臂之力,將他們蘇聯建造的核電廠加以改建。1986年運轉的17座RBMK型反應爐,有6座已永久關閉。
除了WANO,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功能也加以強化,除了制定安全措施,如今更要求旗下168個會員國即使是小事故也要通報。
3.福島事件的啟發
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3月11日遭海嘯侵襲,導致電力供應中斷,內部3座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失靈,這讓相信核安措施已足夠的想法破滅。
這起自車諾比以來最慘重的核安意外,也引發各界強烈呼籲國際間更進一步合作,以及要求WANO和IAEA扮演更重要角色。
4.人為疏失
但對於批評者而言,風險仍然揮之不去,相當程度是因為不管做出多少技術與監管改善,人為疏失風險仍在,這在車諾比與福島事故均是因素。
科學工作者關懷聯盟(UCS)指出,美國反應爐2015年發生10次「有驚無險事故」,大多是因為人為疏失。
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核子專家史登索(Shawn-Patrick Stensil)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多數反應爐都已使用數十年,其設計可追溯到1960與1970年代,尤以西方最常見。
此外,史登索表示,核子恐怖主義近幾年來成為另一項受關注的風險,而這些反應爐都是在這項風險出現前所建。
但IAEA核安專家藍提荷(Juan Carlos Lentijo)態度較為樂觀。他說:「安全性已提升,我會說整體水準相當妥適。」10504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