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與社會衝突下 巴黎奧運難掩獨特浪漫魅力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婷瑄/7月10日)2024巴黎奧運倒數3週,巴黎美學、理想的一面也展露在賽事規劃上,呈現別開生面的巧思,難掩法國人的浪漫堅持。在地緣政治與社會動盪下主辦奧運,法國確實正努力達成這項艱難任務。
誰也沒想到,在距離巴黎奧運開幕還不到30天之際,法國會以另一種方式衝上國際媒體版面,那就是近日討論度極高的國會大選,讓法國,尤其是巴黎市民要關心的議題一件接著一件。
就如「巴黎人報」(Le Parisien)所寫的,巴黎的政治人物除了奧運,還要忙歐洲議會選舉、國會選舉,簡直要Burnout(過勞)了。
投票當天,記者趁著開票前的空檔,帶著被新聞追著跑的微過勞身心,來了場說走就走的巴黎奧運場館巡禮,感受一下奧運來臨前,城市瀰漫的興奮之情。
2024巴黎奧運在很多地方都寫下奧運史上獨特的一頁,也展露出巴黎的浪漫基因,包括呈現自身特色,尋求與眾不同的道路。
法國體育政策研究員拜揚(Patrick Bayeux)說,巴黎奧運的承諾支票開很大,涵蓋永續且負責任、創意,及與文化連結的賽事。但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恐怖攻擊風險升高、社會衝突脈絡下,確實本身就是一個高難度任務。
他表示,巴黎奧運在不同層面上都有所創新。首先,巴黎奧運突破了過往的希臘規則,也就是統一的時間、空間、行動。過往的奧運中,主辦單位都想儘量集中賽事與人潮,以更好控制與確保安全。東京奧運圈內20多個會場,全集中在半徑8公里的範圍內。
而巴黎奧運籌備委員會卻決定,將整個城市化身為運動場,從北郊塞納-聖丹尼大區(Seine-Saint-Denis)的水上運動中心、體育館,到35公里外西南郊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的馬術競賽場,奧運將分散在30個場地舉行,交通、維安備受考驗。
巴黎奧運另一個理想的堅持,就是盡可能的環保,減少新建體育館,而花都也確實做到了。
巴黎深知自身優勢,善加利用全球豔羨的地景,在艾菲爾鐵塔、協和廣場等知名建物的空地上搭起臨時場館,或是將大皇宮等大型古蹟轉換為跆拳道等賽事的比賽場地,不僅增加話題性、觀光熱度,更省下建造場館所需的能源與碳排。
2020東京奧運前,東京為奧運新建22個場館,其中11個場館為永久設施;而巴黎為奧運新建的場館只有驚人的2個,都是永久設施。
說到法國的浪漫,當然不能忘了巴黎的驕傲、古巴黎「盧泰斯」(Lutèce)文化搖籃的塞納河。
為強調獨一無二,法國決定來一場奧運史上首次的水上開幕式,除了將榮耀獻給2000多年孕育巴黎發展的塞納河,更盼將沿岸美景藉著電視轉播傳到世界各地。
巴黎奧運絞盡腦汁在拿手的設計、美學與文化上開創不同道路。包括田徑場館法蘭西運動場(Stade de France)賽道顏色從傳統的紅棕色變為主題色薰衣草紫,不僅吸睛,更能凸顯運動員身姿。
奧運3月出爐的官方海報也是充滿浪漫與色彩的幻想曲,大大顛覆過去海報的單純傳統,呈現城市古蹟與運動相遇的微觀世界,還借用遊戲繪本「威利在哪裡」(Où est Charlie?)概念,藏了8隻巴黎奧運吉祥物「弗里吉」(Phryges)在畫面中。
此外,還有全國動員、台灣也受邀的文化奧運系列活動,以及奧運史上首次的「全民馬拉松」。巴黎奧運將於奧運期間,在奧運賽事的路線上,舉辦讓一般民眾都能共襄盛舉的夜間馬拉松,做到全民參與。
好歸好,巴黎的浪漫也會有踢到鐵板的時候,如選手村的冷氣事件。
其實法國房子的結構本來就有只安裝暖氣、沒有冷氣的傳統。一年熱1、2個月,大多「用電風扇撐一下就過去了」,就像台灣冬天即使冷,也少有家庭安裝暖氣。
主辦單位強調,選手村節能,將以水冷方式降溫,但他們似乎低估這些之後要當國宅的公寓,現在要住的可是對身體狀況要求高且不習慣夏天沒冷氣的外國運動員。
因此在各國代表團不滿,放話要自行攜帶移動式冷氣後,主辦方稍早總算購入2000多台冷氣,法國理想只得妥協。
最後,巴黎鍥而不捨的夢想-塞納河游泳,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政府狂砸14億歐元整治,只為圓一個夢,卻因上百年錯綜複雜的下水道設計而卡關。
只要下大雨,塞納河就會啟動排洪機制,能否作為開放水域及三鐵游泳項目的比賽場地似乎必須看老天賞臉,也成為巴黎奧運賽事至今最大變數。
巴黎民眾對此尤其不看好,認為政府在做白工,「我可從來沒想下去游泳,巴黎周邊那麼多湖與乾淨河流,去那裡游泳不好嗎?」友人曼紐爾(Manuel)用誇張語氣向記者強調。
另一旁友人羅曼(Romain)則對政府從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1990年到現在執著於下塞納河游泳的心願感到不解。
曼紐爾伴侶塞西爾(Cécile)倒是笑著說,雖然如此,還是很開心巴黎能主辦奧運,甚至有點小小驕傲,「抱怨歸抱怨,我們還是很快樂的」。抱怨並幸福著,想來這就是巴黎精神吧。(編輯:張芷瑄)11307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