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購物詐騙陷阱多 刑事局籲勿使用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26日電)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今天表示,透過臉書進行的購物詐騙案件風行,今年以來受騙案高達4275件,遠超過國內拍賣平台詐騙案,因此揭露4大理由,呼籲民眾勿使用社群軟體購物。
刑事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5月公布資料顯示,台灣每人平均擁有4個社群帳號,其中有Facebook(臉書)帳號者計90.9%、有LINE帳號者計87.1%,分居台灣社群軟體前兩名,數量可觀。
社群使用者數量龐大,已成為不肖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指出,統計今年截至11月19日止,透過臉書進行購物的詐騙案件高達4275件,且遠遠超過透過國內拍賣平台詐騙案。
刑事局提醒,使用社群軟體購物危機重重,且沒有任何保障,呼籲民眾不要使用社群軟體購物,理由有4,分別包括「你不知道正在聊天的對象是誰」、「你不知道真實賣家是誰」、「你不知道買的商品是什麼東西」和「你不知道轉帳完成後收不收得到東西」。
有一位林姓女民眾日前在瀏覽臉書時,看到有位好友刊登「通訊行開幕促銷iPhoneX限量5支,一支只要2萬元」的發文內容,便透過臉書聊天室詢問對方訊息真假,隨後獲得好友保證並請她加入一個通訊行的LINE帳號,可直接和賣家詳談。
刑事局說,林女當時不知友人臉書帳號已遭詐騙集團冒用,當她以LINE和賣家詳談時,對方以「活動只限當日,若未先匯款預訂,機會就要讓人」等話術要她馬上匯款,除避免直接接觸,也造成警方查緝的斷點。
林女當下立刻去郵局匯款新台幣2萬元到賣家帳號後,對方告知將安排出貨並請她耐心等待,但苦等兩天後仍未收到貨,詢問賣家竟不讀不回,打電話和臉書友人確認才知對方臉書帳號遭冒用,自己是遇到詐騙。
刑事局提醒,民眾透過社群軟體私下購物,除轉帳匯款單據外,根本沒有發票、收據、刷卡等交易紀錄資料和購物歷程可供查詢。
此外,有些民眾在購物過程中雖看到產品美圖,但許多限量好康的促銷活動都是詐騙集團盜用網路圖片取信被害人,且透過社群軟體私下交易購物者,逾7成報案人收不到商品,另有1至2成報案人所收商品和廣告頁面完全不同,有人買硬碟卻收到鐵板、買空拍機竟收到迷你電扇。
刑事局指出,類似林女案例,在今年10月至11月19日期間就多達713件,佔同期間臉書購物詐騙案件的64.29%,詐騙金額動輒2至3萬元,呼籲民眾要提高警覺。1061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