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出身工人階級 古巴之子盧比歐成首位拉丁裔美國務卿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崛起之路是典型美國夢,爸爸是飯店酒保,媽媽兼差刷地,兩人在西邁阿密工人社區拉拔一家子。如今盧比歐出人頭地,成為美國破天荒第一位拉丁裔國務卿,靠的不只是愛拚才會贏的信念,還有他大爆發的企圖心。

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員鍾佑貞

2025/2/9 09:26(2/9 10:37 更新)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月15日出席參議院人事任命聽證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月15日出席參議院人事任命聽證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他曾經帶著名為「佛羅里達未來的100個創新想法」(100 Innovative Ideas for Florida's Future)的書在佛州巡迴,書名八股,完全空白的內頁卻很特別。盧比歐(Marco Rubio)當時喊要收集各路意見充實書頁。數年後,其中24個收集來的「想法」,還真的經他推動成為立法。

乍看盧比歐,他的娃娃臉與強硬發言形成反差。他的政治路同樣與外界對共和黨菁英的想像呈現衝突。

盧比歐在自傳「一個美國之子」(An American Son: A Memoir)裡提到,他高中時愛鬧到讓老師抓狂,最後乾脆給他翹課免死牌,不出現就低分給過,來上課則死當。盧比歐最後低空飛過畢業。

盧比歐沒有常春藤名校光環加持,也不是來自邁阿密德高望重的古巴裔權貴。不過,從邁阿密古巴社群到華府,過去曾與他接觸的人,即使只有一面之緣,都對他主動出擊的作風印象深刻,「這傢伙就是要幹大事的」。

剛滿20歲的盧比歐想融入共和黨,就打電話給出身古巴望族的狄亞士巴拉特(Lincoln Diaz-Balart),如願當上狄亞士巴拉特拚國會議員的志工。21歲的盧比歐花了一整個夏天,從零開始摸透邁阿密地方政治,才回到校園,取得邁阿密大學法學院學位。2000年,他以28歲律師之姿,首次當選佛州眾議院議員。

古巴顯赫家族成員薩拉德里加斯(Carlos Saladrigas)回憶,初見盧比歐是在一場共和黨餐會,當時盧比歐想爭取議長大位,再度使出「徵求各方意見」術。

薩拉德里加斯說:「他發給每個人一本小型黑色精裝本,讓我們寫下對政府的想法以及他應該做哪些事情,再把本子交給他。」

「我覺得這是噱頭,但同時佩服他開放的態度及願意接觸不同聲音的做法…我喜歡他。」

2010年,盧比歐本可以在佛州政壇繼續爬,順風順水地選當地參議員,或轉入遊說界,賺個數百萬美元舒服過日,但他著眼聯邦參議院,把全部身家都押上打選戰。

當時有分析認為,盧比歐政治資本不足以入華府,但他搭上保守派「茶黨」(Tea Party)崛起旋風,成功進入國會,政治前途也驚人起飛。他2013年更獲選代表共和黨回應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國情咨文,批評歐巴馬對全球事務的溫和做法。

不久後,已有美媒報導他如果於2016年入主白宮,將寫下拉美裔當上美國總統的歷史紀錄。報導對了一半,盧比歐在共和黨總統初選中正式與未來老闆川普(Donald Trump)碰撞,兩人針鋒相對,互酸沒在客氣。

盧比歐終究不敵川普人氣敗選。川普入主白宮期間,很少人會把目光投向盧比歐;他以鷹派人設立足參院外交委員會,默默地穩步確立自己對拉丁美洲及中國外交政策的專家地位,譴責北京、古巴、尼加拉瓜等威權體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概恨死他了。」一位跑國會多年的記者這樣形容。

在國會沉潛期間,昔日的一代「川黑」,也開始轉向挺川。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國務卿盧比歐(右)。(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國務卿盧比歐(右)。(路透社)

川普第一任期時白宮人事更迭,政壇是多事之秋,盧比歐不向媒體高調批川。他支持川普的熱度在去年選戰進入倒數時直線攀升,參與造勢不忘以英語及西班牙語雙聲帶,呼籲選民投給川普。

如今他出線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拉丁裔國務卿。有分析認為,盧比歐太共和黨建制派,「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指數不足,對川普的忠誠度有待考驗,這項人事任命恐怕是折衷作為;也有人認為,川普看重的是盧比歐對外交事務的高掌握度。

無論原因為何,政治處處難關,盧比歐當前要面對川普2.0大砍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掀起民主黨排山倒海的怒氣,其中有些人還是過去在參議院跟他一起推抗中法案的老戰友。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前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卸任前夕,紐約時報以「布林肯如何從美國第一外交官成為戰爭部長」,以過去4年的大小戰事,為他任內下了註解。

盧比歐的國務卿人事案可是獲參議院無異議通過,未來媒體會怎麼評價兩黨都高度期待的盧比歐,就看他除了高執行力,還能不能加碼拿出從西邁阿密千錘百鍊到華府的彈性身段。(編輯:陳妍君/田瑞華)11402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