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台裔二代青年任文化大使 玩轉創意說台灣故事[影]
推薦閱讀
這群高中生文化大使,今年利用華府「兒童博物館」(KID Museum)慶祝「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Asian &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的機會,發想「穿木屐躦鯪鯉」的遊戲,將台灣的端午節介紹給美國社會。
「傳說中,台中地底下住著一隻金色穿山甲(鯪鯉)。台中過去是農業區,穿山甲會翻動土壤,幫助耕地成為沃土。會冬眠的穿山甲端午節時如果沒有走動,人們會敲打鍋碗瓢盆,或穿木屐大力踩踏,喚醒沉睡中的穿山甲」葉依柔說。
葉依柔從小在美國長大,她和一群僑委會「海外青年文化大使」(Formosa Association of Student Culture Ambassadors,FASCA)的成員一起設計3雙木屐連在一起的「協力木屐」,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受到大人、小孩歡迎。
葉依柔說,他們設計這項遊戲來展現台灣文化的獨特性,一次放3雙木屐,可以讓3個人一起玩,共同合作,比起一個人玩有趣。
同時參與兒童博物館慶祝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的還包括來自韓國、日本、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度、越南、中國等地的移民。
兒童博物館社群暨夥伴專案資深經理魯戈·莫拉莱斯(Odalys Lugo-Morales)說,美國有許多族裔紀念月份,5月紀念的是亞洲、太平洋島國移民對美國的貢獻。博物館每年配合不同紀念月份舉辦活動,讓民眾參與製作,從中享受樂趣,提高美國社會對移民社群的認識,也表示對這些族群文化的重視。
僑委會2011年起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創立由14歲以上青年加入的「海外青年文化大使」,以深化台裔移民第二、第三代對台灣的情感與認同,也希望利用他們語言及熟悉美國文化的優勢,協助台灣推動公眾外交,增進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識。
今年高中三年級的胡鎮宇說,他媽媽來自台灣,他小時候常常回到台灣過暑假,很喜歡台灣的食物、人們、文化和環境。他加入「海外青年文化大使」已經三年,透過辦各種活動,分享、體驗、和推廣台灣文化,已經超過數百場。
胡鎮宇說,作為「海外青年文化大使」,他與其他成員合作籌劃像「穿木屐躦鯪鯉」這樣的遊戲,「提供各種了解台灣的活動和學習機會,完全由學生主導,我們很想做各種推廣,我們覺得台灣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被忽略的國家」。
胡鎮宇說,台灣的人口少,但「很多現在發生的事都跟台灣有關」,從小至越來越受美國民眾歡迎的珍奶,到電腦等電子用品不可或缺的晶片。
他說,很多美國人不知道珍珠奶茶來自台灣,以為是日本的、或中國的,也不知道超過半數的電腦晶片是來自台灣公司或者在台灣生產。增進美國社會對台灣的了解,可以讓他們知道台灣對美國的影響及重要性。
華府的「海外青年文化大使」成員也來自鄰近的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以主辦與台灣節慶相關的創意遊戲著稱,經營「Taiwan Fun」專案的華府台灣學校文化教案暨活動主任李欣怡也是該組織的諮詢導師之一。
「Taiwan Fun」過去幾年曾辦活動介紹台灣大年初一廟宇搶頭香文化、過年擲筊問運勢的古早遊戲。在中秋節,他們不烤肉,而是慶祝台灣民間信仰土地公誕辰。慶祝元宵節時則納入炸寒單、夜市麻將賓果、電音表演等台灣味元素。
李欣怡指出,她成立「Taiwan Fun」的目的是向美國主流社會推廣台灣文化。她受到台灣觀光工廠的啟發,強調運用「手作、互動」的概念,把文化推廣遊戲化,讓「海外青年文化大使」成員從舉辦活動中學習團隊合作,活動主題則多以台灣特有的節慶習俗為主,因為這些節慶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
李欣怡說,透過這些機會,讓台裔二代青年認識正港台灣味的文化,是她的初衷。而二代台青英文流利,介紹台灣文化時能巧妙地從美國民眾熟悉的事物切入,更容易讓民眾感興趣、有共鳴。近年來,美國社會對於少數族裔的重視日益提高,台灣文化在這樣的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絕對不能缺席。(編輯:周永捷)11305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