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衝擊2.0」來了 全球反擊
(中央社台北8日電)在中國政府引導的廉價貸款支撐下,企業正為海量過剩商品尋找海外買家。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衝擊2.0」來了,但這一次美國、歐盟為此設立貿易壁壘,包括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加入反擊行列。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今天報導,中國為扭轉經濟前景,正將廉價商品運送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繼20多年前中國衝擊全球製造業之後,又一次規模數以兆美元計的考驗,「中國衝擊2.0」來了。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近日訪中,警告中國不要透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她說:「如果政策只著眼於創造供應,而不是同時創造需求,就會產生全球溢出效應」。
據總部設在瑞士的「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統計,2023年年初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宣布了70多項只針對中國的進口相關措施。該數字高於2021年和2022年的50項左右。
如果將並非只針對中國的所有干預措施都算上,那麼2023年和2024年的干預措施總數將超過300項,包括反傾銷調查、進口關稅和配額措施等。
加拿大專業研究機構BCA Research的首席新興市場和中國策略師Arthur Budaghyan指出,「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開始」。另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學家馬圖(Aaditya Mattoo)說:「世界很難像過去那樣再吸收一波中國衝擊」。
報導指出,面對「中國衝擊2.0」,這一次全球開始反擊。
除美國和歐盟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印尼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加入反擊行列。
例如印度對中國製造的螺栓和螺釘展開反傾銷調查、阿根廷正在調查中國電梯、英國正在調查挖土機和電動自行車。
當前,中國出口的洪流已經讓某些行業的外國競爭對手招架不住。智利最大鋼鐵生產商Compania de Acero del Pacifico3月表示,智利鋼鐵無法與便宜40%的中國進口鋼鐵競爭,因此將關閉一些業務。
報導提到,面對這種全球性反彈,中國的回應一向是譴責保護主義抬頭,這表明中國並不打算改變策略。中國官媒發表了多篇文章,痛斥西方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指責誇大其詞、表裡不一。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聲稱排除中國零組件的規定是不公平的。(編輯:唐佩君/邱國強)11304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