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國外交腦死?歐洲領袖馬克宏的國際挫敗之路

費加洛報(Le Figaro)專欄作家巴維黑(Nicolas Baverez)在10月底的一篇文章,以斗大標題寫道:「法國外交處於腦死狀態」,批評法國外交策略堪稱走進死胡同、效能低下。這個2019年總統馬克宏用來批評北約的形容詞,轉了一圈竟被用到自己身上。

中央社巴黎特派員曾婷瑄

2023/11/15 09:56(11/15 10:11 更新)

法國總統馬克宏。(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路透社)

2017年,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這位年輕帥氣的前銀行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兼擁核強權法國的元首,被經濟學人譽為「歐洲拯救者」,時代雜誌(TIME)則形容他為歐洲大陸下個領導者,風頭正盛。

怎知幾年後,媒體提到馬克宏的外交策略卻都是一面倒調侃,連網路都出現兩個專屬於他的新詞,一是俄烏戰爭後烏克蘭人民取的Macronete,意為「對局勢展現出極度擔憂,事實上卻什麼也不做」。

另一個則來自馬克宏訪中後的台海言論,稱「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不應成為美國附庸」,惹怒盟友,大傷國際形象,導致馬克宏須公開澄清。失言後,推特出現Macroning,諷刺馬克宏「刻意增加中國依賴,同時就天真與提高歐盟戰略自主需求向歐洲夥伴說教」。

以哈戰爭如火如荼,馬克宏再度捨我其誰發起行動,邀集巴勒斯坦當局在內的各方人馬9日召開人道會議,討論加薩救援工作。

幾天後,馬克宏推動的巴黎和平論壇也盛大登場。國際峰會費時耗力車輪戰卻收效甚微,馬克宏的「一廂情願」再次淪為外媒挖苦對象。國際郵報(Courrier International)形容法國「外交過動」,認為馬克宏想著「恢復法國失去的榮光」。

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於9日也指出:「馬克宏這週待做清單令人暈眩,解決加薩人道危機、停止冰川融化、面對人工智慧挑戰,根本就是巴黎外交馬拉松。」一位匿名歐盟外交官直言:「主要還是關於法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

法國非洲戰略在馬克宏任內兵敗如山倒更是眾所皆知。解放報(La Libération)8月一篇報導分析,馬克宏非洲滑鐵盧其實早在2017年就埋下伏筆。

剛上任的他急於寫下法非關係新頁,造訪布吉納法索大學舉行非洲首場公開演說,席間竟開起殖民梗的玩笑,更在布國總統卡波雷(Roch Marc Christian Kabore)疑須解手暫離後說道:「他去修冷氣了。」全場空氣凝結,成了馬克宏在非洲的第一個外交失誤。

2020年起,馬利、布吉納法索、尼日,西非中部沙赫爾(Sahel)地區親法政府紛傳政變,新軍政府上台無不第一時間和法國切割,人民反法情緒高漲,急迫要求法國撤出為剿滅恐怖分子而部署的兵力。

除了俄羅斯在非洲布局已久,讓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與當地軍閥密切合作並進行政治宣傳外,分析師也批評法國只駐兵,卻承諾跳票未協助共同發展非洲夥伴經濟和社會,使法國失去公信力。

8月,92名憂心忡忡的法國參議員向馬克宏發出公開信,直指法國深陷「挫敗和撤退」,「如今,過去的法國非洲已被軍事俄國非洲、經濟中國非洲或外交美國非洲所取代」。

巴維黑專欄嚴厲指出法國「外交降級」的深層原因,「在於權力手段的崩落,來自經濟、社會和公民40年來的淪陷,結果就是長時間經費不足而影響外交和軍事」。他引用俾斯麥名言:「沒有軍力的外交,就是沒有樂器的音樂。」

換言之,這是個長期過程,「但馬克宏急遽加速了法國的外交倒退,以及史無前例的形象惡化和影響力式微」。巴維黑形容馬克宏傾向一意孤行、看輕職業外交官,他裁撤外交專業機構的改革而引起外交官罕見罷工,都將影響法國外交效能。

此外,馬克宏的「於此同時」(en même temps)策略更是招致批評,普遍認為是他外交風格的一個總結。

筆者一年多前曾和一位法國記者朋友談論馬克宏台海政策,不解他為何一邊迎合中國,一邊又強調印太穩定與台海航行自由。這位記者回說:「這就是馬克宏著名的『於此同時』啊。」簡言之就是「兩面討好」,或「兩邊各打一巴掌」,讓人感覺說一套做一套。

歐洲一台(Europe)14日以「馬克宏在以巴衝突中,深陷自己的『於此同時』泥沼」為題撰文,認為他企圖打出平衡牌,挺以色列政府的同時也為加薩平民請命,模糊立場使人霧裡看花,最終誰也不買單。

其實,各界大多肯定馬克宏在外交的實質努力和企圖釋放的善意訊息,包括軍援烏克蘭、為加薩提供人道協助等,更為立法保衛台海自由航行權的全球首例。

只不過馬克宏高舉戴高樂「歐洲戰略自主」圭臬,迫切想走出不同於美、中的「第三條路」,卻難以避免使盟友美國和心思各異的歐盟成員國尷尬錯愕,如多次嘗試和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話呼籲停戰,卻真心換絕情一場空。

法國記者朋友形容馬克宏常用力過猛,大唱獨角戲。可惜等不到成果,得不到共鳴,只剩馬克宏在空虛舞台上的無限惆悵,以及在外交場域法國恐怕越發蒼白的聲音。(編輯:陳惠珍)1121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