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京清大模擬日核處理水排放 240天抵中國沿海

2023/8/23 16: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23日電)日本明天起將向海洋排放福島核處理水一事受到中國輿論關注,一則「日本核汙水排海240天到達中國沿海」的消息引起熱議,陸媒披露,數據來自北京清華大學2021年實驗的結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昨天宣布,將自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處理水。依照東京電力公司的計畫,排放前將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若確認濃度降低至預設水準,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處理水,今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排放核處理水後,一則「有研究模擬日本核污水排海擴散過程:240天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後覆蓋北太平洋」的消息今天引發中國網友熱議。

據陸媒澎湃新聞,這項研究來自北京清華大學團隊。

報導表示,清大於2021年針對「汙水排放」做了「核廢水在太平洋擴散機理」的實驗,從宏觀和微觀兩種角度分別建立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並實現了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計畫的長期模擬。

宏觀模擬結果顯示,核處理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中國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抵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隨後,汙染物一邊在赤道洋流作用下沿著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擴散,另一邊透過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汙染物排放位置雖在福島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汙染物高濃度區域將沿著北緯35度線附近向東延伸,從東亞附近海域擴散至北美附近海域。在第2400天,中國東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現濃度較低的淺粉色,而北美西側海域則已基本被濃度較高的紅色覆蓋。

研究人員進一步選取了日本宮崎、中國上海和美國聖地牙哥3個沿海城市進行對比,從汙染物濃度變化曲線圖可發現,在第4000天聖地牙哥附近的汙染物濃度約為0.01個單位,數值是宮崎的3倍、上海的40倍左右。

這一現象主要是因日本附近強烈的洋流作用,福島處於日本暖流(向北)和千島寒流(向南)交匯處,因此大部分汙染物不會沿著陸地邊緣向南北方向遷移,而是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向東擴散。

研究結果意味在核處理水排放的早期,應主要考慮對於亞洲沿岸產生的影響;但在後期,由於北美沿岸海域的汙染物濃度將持續高於大部分東亞沿岸海域,需重點關注北美沿岸海域受影響的情況。

報導說,這項研究微觀擴散分析更加關注汙染物個體的行為,因此能夠支持汙染物的擴散路徑分析。

例如,以400天為取樣間隔獲得模擬結果中到達沿岸海域的某3個汙染物微粒的運動軌跡,基於這些運動軌跡,可知美洲沿岸海域汙染物主要通過橫跨太平洋到達。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據表示,這項研究對於汙染物長期擴散的預測、核廢水排放計畫的合理應對以及後續放射性物質濃度的監測具重要意義。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還需透過進一步試驗來探究生態環境對於放射性物質的敏感性,確定放射性物質濃度增加對於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程度,進而判斷排放核處理水對海洋和人類的影響。

相關成果以「福島核事故處理水的排放——宏觀與微觀模擬」(Discharge of treated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minated water: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編輯:邱國強)11208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日本核處理水最快24日入海 北京重申反對立場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