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晚睡不一定短命 夜貓子死亡風險較高關鍵在吸菸喝酒
(中央社巴黎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一項長達37年的研究今天指出,習慣熬夜的人,其實不會比習慣早睡早起的人短命—只要他們不在長夜中飲酒和吸菸。
法新社報導,過去研究表明,常熬夜並且很難早起的人較有可能患上一系列健康問題。
2018年,英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6年半的時間裡,夜型人相較晨型人高出10%的死亡風險。
儘管這對世界上的夜貓子來說可能是個令人擔憂的消息,但這項研究並未考慮到可能導致這些死亡的因素,例如酒精攝取。
因此芬蘭的研究學者在經同儕審查的期刊「國際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布了一份研究,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
這項研究追蹤了芬蘭的2萬4000名同性雙胞胎,在1981年要求他們回答自己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
其中有1/3表示他們某種程度上是夜型人,10%的人表示他們絕對是夜型人,其餘的受試者則是晨型人。
夜型人往往較為年輕,也有更多飲酒和吸菸的傾向。
研究人員在2018年進行追蹤研究時,這些雙胞胎中有超過8700人已經死亡。
在這37年期間,研究人員發現,夜貓子確實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死亡風險高出9%,這個數字與2018年的研究結果相似。
然而今天刊出的研究表示,差異「主要源自於吸菸和酒精」。舉例來說,飲酒量較少、不吸菸的夜貓子不會比晨型人更早死亡。
研究第一作者、芬蘭職業衛生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的赫布林(Christer Hublin)告訴法新社,研究結果顯示,夜貓子可以採取行動,來降低他們早亡的風險。
赫布林表示:「顯然,夜型人應該更認真思考他們對酒精和菸草的攝取量。」
赫布林提到,不考慮其他因素,人們的睡眠時間偏好,也就是所謂的「時型」,對於他們的死亡率「很少或幾乎沒有」影響。
來自劍橋大學、並未參與研究的時型科學家費南度(Jeevan Fernando)告訴法新社,雖然研究結果合理,但也有侷限性。
費南度表示,讓實驗參與者自行認定為晨型人或夜型人,這種做法「不令人滿意,因為這不包含任何客觀訊息」,與現代研究方法不同。(譯者:王嘉語/核稿:戴雅真)11206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