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極右政府司改 民主體制瀕建國最大危機
特派專欄(中央社記者賴素芬特拉維夫15日專電)以色列建國以來最極右政府推動各界質疑的司法改革,引發以國上下連續6週大規模示威、各界要人公開反對,警告民主恐被專制取代,經濟受損。國際政要與財經專家也呼籲三思。
由新上任司法部長的李文(Yariv Levin)和「宗教錫安主義黨」(Religious Zionist Party)籍的國會(Knesset)「憲法、法律和司法委員會」主席羅斯曼(Simcha Rothman)發起的改革案,目的在給予以色列國會及多數黨政府對司法系統有更大的控制權。
背後主導的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聲稱需要司法變革,以恢復行政部門、國會和司法機構間的平衡,他的極右聯盟則歸咎現有司法系統的精英主義和干涉政治。
但以色列多數人認為,改革的導因其實是尼坦雅胡面臨數項貪腐控訴受審,意欲藉迅速改變司法系統而擺脫官司。批評人士說,這些變化將對以色列的民主造成致命打擊,使最高法院法官的替補程序政治化,破壞司法獨立,可能更容易導致貪腐,危及人權和公民自由。
前檢察總長曼德爾布利特(Avichai Mandelblit)9日接受第12頻道(Channel 12)「事實」(Uvda)節目採訪表示,尼坦雅胡政府對司法機構進行全面改革的計畫「不是改革、而是革命及政權體制的推翻」。
他說,這項議案顛覆建國時的「獨立宣言」,如果沒有獨立的司法機構,統治者「將擁有自己的檢察官、法律顧問和法官」。他駁斥李文「改革將加強民主」說法是「空話」。
許多以色列法律、財經專家和現任與前任官員都反對這項司法改革,包括尼坦雅胡昔日親信和任命的官員,如軍事參謀總長和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首長等人。11日晚間,18位前最高法院法官和院長發表一份史無前例聲明,強烈反對改革司法機構提案。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12位前主任也致函國會議長歐哈納 (Amir Ohana),呼籲尼坦雅胡的聯盟政府和反對派領袖就這項提案進行討論,聲稱改革計畫「已導致以色列陷入威脅國家安全的嚴重危機」。
12日,6位以色列及一位美國籍諾貝爾獎得主致函尼坦雅胡、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和各大學校長,公開警示這項司改計畫將損害以色列的全球學術和科學地位。
許多以色列商業團體和高科技業界也反對改革提案,發起罷工抗議。第12頻道新聞報導,已有科技公司擔心改革影響業務而採取因應措施,如網路安全公司Wiz6日宣布,將把在以色列的資金轉移到世界各地的銀行帳戶。之前以色列薪資平台Papaya Global公司也宣布類似舉措。
除了以色列頂尖經濟學家提出限制司法機構將損害經濟外,以色列的動盪也引起國際財經專家關注。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警告,由於司法重組計畫,投資以色列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家美國銀行業巨頭的內部備忘錄引用「地緣政治敵對行動」及司法改革因素,稱這可能對以色列的信用評級有不利影響。
另外,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10日接受彭博(Bloomberg)電視採訪表示,以色列現任政府企圖限制司法權力的努力似乎「過於迅速」,可能會引發「相關法治嚴重且深切的問題」,並「可能對以色列產生相當不利的經濟影響」。
在國際政治上,「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尼坦雅胡2日訪問巴黎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擬議中的司法改革「有可能破壞最高法院的權力」,而最高法院是「政府體制上唯一制衡力量」,這項司改提案「開啟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對這議題保持沉默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1日在發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簡短陳述中表示,「美國民主和以色列民主都是建立在強健的制度、制衡和獨立的司法機構之上」,首次對尼坦雅胡政府從基礎上削弱以色列司法機構的提案發表評論。
儘管赫佐格於12日晚間在特別發言中呼籲停止立法程序,但「憲法、法律和司法委員會」13日還是在火爆場面下通過提案,尼坦雅胡的聯盟政府計劃在20日將這項司法改革提案的第一項第一條款送交全體大會完成一讀表決。雙方有一週時間談判協調。
國會委員會13日處理這項提案時,來自各地的數萬民眾從早上就陸續罷工、罷課,抵達耶路撒冷並在國會廣場前抗議。除了耶路撒冷,特拉維夫、海法、俾什巴(Beer Sheva)以外,以國各地城鎮也發動類似罷工、罷課、示威遊行。
據報導,有10家企業的管理部門發函員工、鼓勵他們參與抗議、可以領薪休假一天。
連續6週,不受頻繁的恐攻事件、火箭警報或寒冷天氣的影響,分散全國的各社會階層和各年齡的男女老幼公民,每週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遊行,不乏攜家帶眷舉著旗幟,吶喊「民主」的場面讓人深感以色列人的危機意識。(編輯:郭中翰/黃自強)11202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