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瓏擁百座清末民初華人墓地 印尼人組團揭秘[影]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三寶瓏26日專電)騎著摩托車穿梭印尼三寶瓏市區,平時翻譯書籍、也是孩童家教老師的奧古斯托和經營餐廳的路沙卡兩人,宛如偵探般,深入社區民宅、叢林、墓園,探尋明、清至民國時期的華人墓地,拍照紀錄傳至社群媒體,吸引許多人關注。
奧古斯托(Pippo Agosto)和路沙卡(Bram Luska)因熱愛歷史而成為好友,他們對刻有漢字的華人墓園情有獨鍾。兩人之前帶著中央社記者至三寶瓏(Semarang)一間民宅,在獲得房子主人允許後,走進後方的廢棄花圃,裡面有一座被樹枝及塵土覆蓋的魏姓華人墓碑。
奧古斯托拿出小刷子簡單清掃後,墓碑上,清楚可見以繁體字刻著「中華民國拾年」的字樣,並把子孫名字一一列出。
路沙卡向中央社說,尋著墓碑上的姓氏,他發現有個高中同學是墳墓主人的後代,現在已移居丹麥。他把墓碑的訊息告訴他的同學後,對方說,希望疫情緩和後能回到印尼看看這座墓碑,了解自己祖先的過去。
這座隱身在印尼居民家中的墳墓是刻意建在隱密地點,目的是避免小偷盜墓,不過在找到墓碑主人的後代後,他們向路沙卡表示,很樂意公開墓碑的資訊,希望藉此讓更多人了解華人歷史。
奧古斯托向中央社表示,當初會找尋華人墓園是受到路沙卡的邀請,而他自己則因學過日文,對漢字也很有興趣。
他們倆發現三寶瓏的華人歷史紀錄甚少,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墓碑的史料,不像華人廟宇已經廣為人知,因此決定記錄散落在三寶瓏各處的華人墳墓。
華人現占印尼總人口(約2.7億人)約5%,比例雖不高,但人數眾多。回顧印尼歷史,來自中國的移民約在15世紀抵達印尼群島,當時有許多穆斯林到印尼傳播伊斯蘭教,包括鄭和在內。
17世紀荷蘭統治印尼時期,有大批中國人赴印尼經商、工作,後來移居至此。奧古斯托透露,他們所發現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墳墓是17世紀所建。
奧古斯托和路沙卡所在的城市三寶瓏,是中爪哇省港口城市,人口約105萬人,與華人有很深的歷史淵源。過去幾世紀,不斷有華人移民至此,當地有一座為了紀念鄭和對印尼社會的貢獻而建的三寶公廟,是印尼著名的觀光景點。
奧古斯托說,三寶瓏的華人墳墓至少有上百座,但很多墳墓都在市郊,或已被遺棄,有些則藏在樹林中,因此很難被找到,「有時可能花了一整天,卻一個墓碑都找不到」。過去三年來,他們已記錄將近100座華人墓碑。
奧古斯托與路沙卡正與時間拔河,因為許多墓碑陸續遭破壞或遺棄,被找到的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愈來愈低。
他們說,搶救這些被遺忘的華人墓碑刻不容緩,兩人一有時間,就相約騎車到各地找尋華人墓碑,記錄華人足跡,希望藉此讓人們更重視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路沙卡強調:「華人的墓碑能讓我們知道關於印尼華人的歷史,像是當年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雖然多數人對墳墓有所忌諱,但我認為,墳墓所揭開的故事很有趣。」
奧古斯托說,當地有些華人墓碑並未刻上清朝皇帝年號,他猜測,墳墓主人可能是效忠明朝人士,而三寶瓏則是明朝移民的流亡地,但這還需要更多史蹟資料佐證。
奧古斯托與路沙卡兩人成立的臉書(Facebook)社團至今已有數百人追蹤,奧古斯托的個人臉書也有5000人關注。每當發現新的華人墳墓,他們就會以印尼文記錄,並上傳照片分享,與網友討論,週末甚至會與網友一同組團探尋華人墳墓。
奧古斯托說:「希望能把缺少的歷史拼圖補上,也讓大家透過華人墓碑,更了解這段被遺忘的歷史,也希望大家不要再破壞這些文化資產。」(編輯:周永捷/郭中翰)1120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