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磯崎新融合東西文明作風前衛 引領後現代建築

2022/12/30 19:55(12/31 09:1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30日專電)曾榮獲「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28日逝世,享耆壽91歲。他的作品被讚譽為融合東西方文明,風格前衛,不安於重複現狀並勇於挑戰。

磯崎於1931年生於大分市,1945年14歲那年夏天,日本戰敗,目睹化為焦土的都市景觀,立志當建築師。他心想,該如何讓都市從零開始建造;195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設計作品就是描繪故鄉大分市的小都市計畫。

磯崎在研究所就讀時,事師日本代表性的建築師丹下健三,與建築師黑川紀章等人一同參與「東京計畫1960」的都市構想大計畫,他負責辦公大樓街的設計,並與一群年輕建築師立志追求「新陳代謝」的建築,提出未來朝「空中都市」發展的理論。

譬如在「空中都市─新宿計畫」,他認為在既有都市運用橋梁般的柱狀結構,另外蓋起高於舊城的「空中都市」,如此便能減少都市面積使用,並解決都市人口暴增情況。

磯崎於1961年修完博士課程後,到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擔任客座教授。1962年首度以他個人名字發表論文「孵化過程」,內容指出,從混沌的能量當中出現不定型之物,與自然凝固形成都市,形塑未來,但當那都市被稱為未來的瞬間,也開始崩毀。

磯崎於1963年創立自己的工作室,60年來在亞洲、歐洲、北美、中東、澳洲等世界各地作品逾100件,在建築史留下偉大足跡。從事建築設計過程著眼於建築的形式、引用,展開多樣表現,也發表許多論述、著作。

他也積極參與其他建築師、藝術家投入的大計畫。法國巴黎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日本宮城縣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等競圖,他身為評審,對於年輕建築師才能的挖掘、作品的實現等付出心力。磯崎從年輕時就與許多藝文人士交流,關注範疇包括思想、美術、設計等,超越建築師的框架。

磯崎初期的代表作是1966年啟用的大分縣立大分圖書館,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這個作品的設計靈感源自不斷成長的人體,採用裸露的混凝土做為結構,並運用天窗、窗戶讓自然光注入室內。這不僅具體實現代謝派的宗旨,也是日本粗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這個建築於1998年被重修成大分藝術廣場。

1970年代左右,他的作品改為呈現充滿拱頂、幾何元素等形式主義、後現代主義設計。據悉這個轉變是因1968年美國與越南陷入苦戰,以及捷克「布拉格之春」運動等事件影響,讓他對於權威、傳統的建築思想體系開始產生疑問,於是逐漸打破過去展現高技巧的建築設計,轉而朝新建築設計之路邁進。

1974年10月啟用的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就是他扭轉風格時期的代表作,在綠意盎然的公園,運用一系列立方體構築量體,讓美術館在大量留白及充滿網格的設計中,突顯不同藝術品特殊性。此作品後來也榮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74年施工、翌年啟用的北九州市立中央圖書館也是磯崎的代表作之一,拱型的屋頂造型,採用預製混凝土打造,俯瞰宛如管狀的建築造型,是他對於新古典主義的現代詮釋,日本電影「圖書館戰爭」就在此取景。1983年完成茨城縣的「筑波中心大樓」則被視為後現代建築代表作,隱含對拘泥一格近代建築的批判。

磯崎在日本設計不少文化類建築,他第一個海外建築作品是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Los Angeles),這是運用印度紅砂岩構成下沉式的幾何建築,並為館頂樓設計拱頂式造型,注入後現代主義的古典裝飾元素,在結合東西方的黃金比例、陰陽調和等建築特色中,讓看似簡單的建築線條,更增深層設計思量。

磯崎1990年完成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約迪室內體育館(Palau Sant Jordi),為建築打造部分地下結構,讓原本看似巨大的建築量體藉由設計而縮小,搭配山景更顯協調,此館成了1992年夏季奧運的競賽場館。此外,迪士尼公司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行政大樓(Team Disney Building)也是出自磯崎之手。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磯崎看見日本的城市從焦土中建起,歷經高度經濟成長期、泡沫經濟期後呈現停滯,並經歷大地震等空前災難。這樣如同生物週期反覆出現,與他所預見「焦土的直覺」重疊。

磯崎曾說:「可能源自焦土的直覺吧,那樣的場景何時會再發生,可能現在就正在發生,這股直覺一直存在。」

1996年義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他身為日本館的總策展人,將阪神大地震的廢墟帶入會場,呈現廢墟所造成的衝擊,作品獲得金獅獎。

2000年代以後,磯崎主要的工作轉至急速開發的中東、中國等地,尤其著手參與中國的大規模都市計畫。他認為,原本將視線從日本擴至世界的城市,但現在一定要以地球整體規模思考才行,因為現在已處於攸關人類存亡的嚴峻狀態。

磯崎2019年獲頒建築界最具權威的美國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普利茲克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普利茲克(Tom Pritzker)說:「磯崎新在東方文明還深受西洋文明影響的年代,是第一位到海外發展,確立自己建築技術的真正國際派建築師。」

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團稱許磯崎:「擁抱前衛,從不安於重複現狀,並勇於挑戰,至今仍不受風格派別所限,反映其持續不斷的演化,始終以自身獨特方式別出心裁。」(編輯:陳惠珍)11112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