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分析 學者:美中在台灣議題鬥爭恐無法避免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16日專電)美、中領導人日前在印尼面對面會晤,學者對此分析,會談結果顯示雙方都希望按下暫停鍵,讓關係不再惡化,但美、中在台灣議題上的鬥爭恐無法避免,就看雙方能否展現克制。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登場前夕先行在印尼峇里島面對面會談,歷時3小時。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度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兩人之前曾5度通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次會談顯示雙方都有比較明顯的意願,希望美、中關係穩定。「過去幾年,兩國關係下滑比較厲害」,兩國領導人顯然都希望按下暫停鍵,讓美中關係不再惡化。
近年美中競爭加劇、雙邊關係螺旋下滑,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台後,北京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暫停氣候變遷協商、關閉美中軍事對話與司法合作等做法,更讓美中關係陷入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半世紀來的最低點。
這次拜習會可看到雙方都有意為美中關係加溫,但關鍵的台海議題仍存分歧。拜登向習近平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世界利益的立場,同時也表明反對中國對台灣的脅迫性、日益挑釁行為。
但對習近平來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李明江指出,在台灣議題上,美、中存在根本性的分歧,這次會談並沒有積極進展,但雙方可能至少都意識到,各自政策及行動還是需要謹慎一點。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料將由共和黨取得聯邦眾議院多數席次。他分析,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可能在台灣議題上給拜登政府比較大的壓力,包括立法、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國會與台灣之間的人員往來等。
對於美國國會的動作,北京可能也會有一些反應,李明江認為,美、中在台灣議題上的鬥爭恐怕不太可能避免,「就看雙方是否能至少展現一點克制」。
李明江分析,這次會談的積極意義在於美中雙方都希望雙邊關係能稍微穩定一點。拜、習兩人也都同意敦促各自團隊恢復一些具體事務的磋商,他預期,接下來中、美之間在雙邊磋商、個別領域的合作會有一些小突破。
儘管如此,他直言,美、中關係不太可能出現實質上的改變。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亞洲區執行長克萊布崔(James Crabtree)今天也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其中一個場次表示,拜習會有助美中關係緊張情勢稍微降溫,但並未解決根本上的結構問題。(編輯:韋樞)1111116
- 2025/01/03 14:25
- 2025/01/03 10:37
- 2025/01/03 05:01
- 2025/01/02 19:52
- 2025/01/02 18:40
- 2025/01/01 22:4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