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藉石油和基礎建設交易 鞏固對伊拉克影響力
(中央社巴格達22日綜合外電報導)儘管有人警告巴格達,與中國進行基礎建設交易可能會負債累累,但中國在油源豐富的伊拉克已獲得重要立足點,撼動西方在當地從能源到建築領域的主導地位。
法新社報導,華府智庫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資深學者卡拉布雷斯(John Calabrese)表示,經過數十年戰亂,伊拉克「急需外國投資,特別是對能源領域基礎設施的投資」。
中國因能源需求激增,已介入填補這一空白,現正按2019年的「石油換建設」(oil for construction)協議,擴大在伊拉克的影響力。
伊拉克總理顧問沙雷(Muzhar Saleh)稱,中國已成為伊拉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之一,2021年占伊拉克石油出口44%。
中國國營的中石油集團(PetroChina)正與法國的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Energies)及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合作,開發伊拉克南部的哈法雅(Halfaya)油田。
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崔巍最近在一次視訊會議上告訴記者:「中國才剛剛起步。」
不過卡拉布雷斯說,北京感興趣的不是只有伊拉克的貿易潛力。他說,在「顯而易見的商業誘因」之外,中國還有「在西方、尤其是美國主導的國家和地區深深扎根」的野心。
伊拉克是中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倡議的眾多合作夥伴之一,西方領袖指這項倡議有讓貧窮國家背負債務的風險。
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巴格達是這個項目的「重要合作夥伴」,並稱北京「積極參與伊拉克經濟的重建」。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主任王珂禮(Christoph Nedopil)在一篇論文中寫道,自2013年到今年,伊拉克是一帶一路倡議「能源參與」項目「第三重要」的合作夥伴。
按「石油換建設」協議,伊拉克的建設項目資金來自每天向中國出售10萬桶石油。由時任伊拉克總理馬蒂(Adel Abdel Mahdi)在訪問北京期間簽署的這項協議,包括為伊拉克建造學校。
獲選參與的兩家公司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Power China)和中電國際技術公司(Sinotech),最終將建造8000個教育設施。
由中國建築集團(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SCEC)負責建造的南部城市納西里耶(Nasiriyah)一座機場,也已開始施工。
伊拉克政府發言人梅吉德(Haider Majid)稱,在這類項目下,中國公司必須與「提供人力和原料」的當地承包商合作。
但中東經濟調查(Middle East Economic Survey)分析師馬勒基(Yesar al-Maleki)表示,伊拉克承包商的選擇方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問號」。
他告訴法新社:「有傳言指這些公司有許多有政治上的關係,這是他們獲得合約的方式。」他說,伊拉克承包商可能濫用倡議從事一些「無用的項目」,並警告伊拉克最終有可能陷入債務「死亡陷阱」。
隨著中國在伊拉克影響力增加,越來越多伊拉克人也將生意帶到中國。為此,巴格達的伊中友好協會(Iraqi-Chinese Friendship Association)已開始提供華語課程。
25歲教師卡札茲(Sajjad al-Kazzaz)說:「當我從中國返回伊拉克,發現很多人想學習這種語言。」
他的學生大多是商人,好比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的阿邁德(Laith Ahmed)。阿邁德提到與中國貿易商溝通的挑戰,「他們大多不會講英語」,但他說這並不妨礙作生意。
阿邁德說:「中國產品已淹沒伊拉克市場。」(譯者:楊明暐/核稿:林治平)11108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