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分析:中共20大後 習近平將一吐怨氣更膽大妄為

2022/7/30 18:56(7/31 00: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秋天中共20大尋求第3任期。專家分析,習近平進入第3任後不但不會揚棄戰狼作為,反而會更加膽大妄為,一吐20大之前的隱忍怨氣。

中國全國人大於201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尋求創紀錄的第3任期,預料可讓2013年就任國家主席、現年69歲的習近平持續掌政至2030年代。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分析指出,習近平鞏固政權,正值他的政府在國內外面臨重大阻力。中國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成長趨緩與民眾不滿。中國與美國的競爭加劇,而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結盟,帶來的問題比北京預期更多。

在這種情況下,認為中國領導人一旦確保政治前途會重新調整未來政策方向,可說相當合理。然而,那些期望習近平20大後緩和政策的人,可能會感到失望。

分析指出,習近平的性格和政治信仰使然,並沒有給重新調整政策留下太多餘地,更不用說改變國家願景。他口中的「中國夢」又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讓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成為世界強權。

從今年2月北京舉辦冬季奧運以來,習近平展現出克制,比起可能冒險破壞他在20大議程的大膽行動,更把穩定置於優先。但與此同時,他對於中國戰略地位以及國內問題的不滿情緒也在升高。

分析指出,20大後,解除政治壓力的習近平似乎準備將他強硬的外交政策改絃更張,將會更直接干預中國周邊地區爭端, 並更有力地對抗美國試圖深化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習近平將強勢回歸,而他賴以屏障的將是無可爭議的權威,以及對中國完整的國家權力。

對俄羅斯和COVID政策的爭議,或許不足以動搖習近平的統治,但時機對他來說尤其不便。透過前所未有的第3任期,習近平將為中國帶來新的治理和政治模式。

即便是像習近平一樣強大的領導人,打破既定傳統也需要巨大的政治資本。他需要獲得黨內精英的廣泛支持。在中國的精英系統中,任何改變都必須有正當性。習近平必須證明他優越的智慧和決策能力,而他需要具體的成功來支持他的主張。

習近平今年避免了可能加劇與鄰國或對手緊張關係的重大外交政策倡議。最重要的是,他不希望中國捲入衝突,進而分散或削弱他在國內政治鬥爭中的立場,畢竟後者才是他當前的優先事項。

但這不代表在利益面臨威脅時,中國會毫無反應,儘管對於被中方視為挑釁的行動,例如美國加強對台灣的支持,中國今年迄今的反應相對溫和。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據稱將訪問台灣,如果真的成行,可能會引發中國軍事反應,但中國不太可能藉機攻打台灣。中國目前將穩定置於優先,至少在20大結束前是如此。

儘管中國被外界認定與俄國結盟,卻拒絕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清楚表態,中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支持也令人意外地薄弱。雖然中國在外交聲明中為俄羅斯的行為辯護,並指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挑釁中國,但北京擔心美國制裁以及美中關係遭進一步破壞,在今年正逢政治過渡的微妙時機,使得中國緩和政策,也導致俄羅斯對中國官員強力抱怨,指控中國沒有堅持對兩國夥伴關係的立場。

甚至在北京最敏感的台灣議題上,北京也沒有讓情勢更加升級,而是保持在過去幾年的臨界值以下。2022年至今,共機單日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的架次,並沒有超過2021年10月5日創下的56架紀錄。

北京繼續對台灣進行外交、經濟和法律上施壓,但自從尼加拉瓜於2021年12月與台灣斷交以來,北京沒有進一步誘惑台灣剩餘的外交盟友。副總統賴清德7月訪問東京弔唁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北京也沒有做出強烈反應。鑑於賴清德的政治地位以及過去倡導台獨的資歷,這是北京展現克制的顯著案例。

民主國家的選舉季,通常充滿候選人高調的競選言論和政治表態,一旦當選,他們或許會也或許不會信守承諾。然而在中國,政治權力鬥爭在共產黨內部進行。對於習近平而言,打出「穩定牌」或許有助他延長執政,但這個邏輯在他確保第3任期後就行不通。

部分觀察家推論,20大後,習近平不再需要向黨內精英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他的外交政策將會放緩。然而這是嚴重的誤解。國內政治或許不再需要習近平看起來強硬,但他保持這種形象的願望以及對中國的野心不會改變。

因此,世界不應該期望在20大之後,習近平會比任內的大部分時間更不具侵略性或對抗性。北京的行動將遵循習近平的信念,而習近平相信中國逐漸成長的實力,以及要在國際上確保中國的正當地位,他的使命仍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他的政治大戲結束後,習近平將一吐20大之前的隱忍怨氣,和國內外情勢的諸多不順,變本加厲討回來。習近平將解除目前的束縛,加大中國在海外的活動,擺脫2022年的尷尬處境。

即使中國部分官員希望緩和北京強硬的外交戰略,區域發展可能讓習近平沒有選擇權。

中國與美國的激烈競爭引發了惡性循環。美國正在鞏固聯盟和夥伴關係來對抗中國,包括加強與日本、韓國和台灣的雙邊安全策略,與澳洲和英國達成AUKUS安全協議。美國與澳洲、日本和印度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5月在東京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

而在中國,反美宣傳機器已經全面動員,創造了一個高度敏感的環境,華府的任何舉動都會使中國的「戰狼」外交官產生狂熱的過度反應。

這種做法有很強的國內動機:儘管中國的威權政府對輿論有足夠控制權,可以自行選擇降溫,但截至目前為止,北京更常發現,在試圖威逼外國政府和推進政策目標時,煽動民族主義的火苗相當有用。

更令人擔憂的是北京對台灣的計畫。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行動愈來愈感到憤怒,認為美國的行動讓「一個中國」政策流於空泛,而台灣在國內立法和國際擴展的行動,都被解讀為走向獨立。中國過去幾年採取一系列法律行動,逐步推進對台灣海峽的主張。

2020年以來,中國政府正式否認台灣海峽中線的存在。今年6月,北京進一步宣稱台灣海峽不能被視為國際水域。接下來,中國可能會採取具體行動將這一主張付諸實踐,例如將台灣海峽作為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管理,以達不讓美軍途經該海峽的最終目的,使美國更難干預台海潛在衝突。

而隨著台灣將在2022年11月舉行地方選舉、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中國將加大軍事脅迫和恐嚇力度,希望讓天平傾向親中的台灣政黨。中國對台灣外交施壓的短暫休兵也將結束,北京將繼續推動長久以來的計畫,讓更多國家,例如梵蒂岡與台灣斷交。(譯者:戴雅真/核稿:陳昱婷)11107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