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經濟、不動產問題受矚 兩韓政策關心度低
(中央社台北7日電)韓國9日將舉行總統大選正式投票,在青年就業困難、房價飆升狀況下,候選人爭相祭出撒錢式福利政策,以往對北韓政策立場鮮明這次反而差異性不大,民眾關心度也相對低落。
根據南韓三大電視台1日至2日委託民調機構在全國進行調查顯示,在選擇支持哪位候選人的原因中,候選人對經濟及未來發展的承諾被最多人視為決定性因素(28.4%),其次為創造無特權的公正社會(24.8%),再來才是外交國安政策(14.3%),且占比約為經濟政策的一半。
中央大學政治系教授李慧靜(譯音)指出,候選人能凸顯差異的政策領域主要在外交、國安政策,但這次大選候選人在這部分政策都跟隨輿論支持度走,提出的政策都趨於類似。
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原先採取延續文在寅政府對北政策,並加以改善升級,以促成停戰宣言優先的立場,但在北韓1月接連試射飛彈後,態度轉為強硬,將試射飛彈稱為「挑釁」,展現與現任政府不同態度。
文在寅政府去年9月之後就未再將北韓試射飛彈稱為挑釁行為,在今年1月北韓試射飛彈多達7次時也是如此,被認為態度過於軟弱。
梨花女子大學北韓學系教授朴元坤認為,在兩大黨候選人政策相似的狀況下,比起強調「實現非核化」的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平壤當局可能偏好以促成停戰宣言為優先的共同民主黨連任。
不過,世宗研究所北韓研究中心主任鄭成長分析,進步派共同民主黨政府投入的國防經費其實比保守派政府更多,若李在明當選,很有可能延續文在寅政府發展常規武器的政策,並非北韓樂見;相較之下,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提出追加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薩德)以保衛首都圈的不切實際政見,可能反而是平壤當局屬意人選。
他說,此外,尹錫悅部署薩德的政見與中國立場相異,可能造成韓中關係惡化,也有利北韓與中國鞏固合作關係。
不過,對於北韓今年以來頻繁試射飛彈的原因,鄭成長指出,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壤並不在意南韓大選時程,「若以考量因素排名,先後順序應該是北韓國內政治規劃(金日成冥誕)、國防軍事能力5年發展計畫、俄烏局勢、美中關係,再來才是韓國(南韓)大選」。
鄭成長表示,過去的確有南韓大選受北韓武力示威行為影響的例子,但現今選民更關心經濟問題,北韓武力示威對這屆大選造成的影響應相當有限。(編輯:陳惠珍)11103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