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京冬奧遭遇外交抵制 各國立場主張一次看

2022/1/15 21:47(1/15 22: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4日綜合外電報導)北京冬季奧運2月4日將揭幕,美國去年底宣布外交抵制,澳洲、英國與加拿大等國隨即跟進。德國、日本等國雖不願用外交抵制的字眼,但也不派政府官員參加。

奧運是除了聯合國大會和重要峰會之外的國際盛事,傳統上,外國領袖或官員經常到訪奧運主辦國,像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曾出席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為美國隊加油。

提及抵制奧運,一般人印象無非是1980年代,舉國從官員至運動員等全數不參與的作法。不過這回美國倡議的外交抵制,則是只有政府官員缺席。所以外交抵制是一種冷落,但痛感遠不及美國一些議員和人權團體提倡的徹底杯葛。

有關於各國抵制北京冬奧的情況,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逐一彙整如下:

● 美國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去年12月6日宣布,鑑於中國持續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與危害人類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美國政府將外交抵制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與殘障奧運。

但是政府層級的抵制不影響運動員參賽。美國代表隊表示,各單項參賽選手將競逐北京冬奧;莎琪則說,白宮「全力相挺」運動員征戰北京。

● 立陶宛

去年12月3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表示,他本人和所有政府部會首長都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立陶宛可說是全球首個公開宣布官方層級抵制北京冬奧的國家,也是目前為止,第一個且唯一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歐盟成員國。

立陶宛的決策可說是預料之中,因中國與立陶宛自去年8月以來就因外交齟齬而關係鬧僵。當時立陶宛同意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置代表處,立陶宛也將在今年與台北設立對口單位,惹惱中國。

● 蘇格蘭

蘇格蘭體育部長陶德(Maree Todd)去年12月7日回函綠黨議員葛里爾(Ross Greer)證實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並說蘇格蘭的各部會首長或政府官員都不會出席。

陶德表示:「蘇格蘭對於新疆維吾爾族與其他少數族裔遭到嚴重、廣泛且系統性的人權迫害報導,還有包括西藏與香港在內,中國整體的侵權紀錄仍舊深感憂心。」

● 澳洲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去年12月8日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並說有鑑於中澳關係從2020年春季開始惡化,澳洲的決策應該「不令人意外」。當時莫里森呼籲獨立公正調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起源。

莫里森說:「我這麼做是因為此舉符合澳洲國家利益。」稱抵制冬奧是針對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還有其他許多議題也令澳洲當局關切。

● 英國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去年底在下議院答復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質詢時指出,將採取「實質上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行動,內閣首長或政府官員將不會出席。

當時強生表示:「英國政府必定不假思索向中國提出這些議題,我上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時也是這麼做。」他並說:「我不認為抵制運動賽事是明智的,政府依舊抱持這個立場。」

● 加拿大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去年12月8日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證實聯邦政府官員不會出席。

他在首都渥太華(Ottawa)告訴記者,他領導的政府「高度關切中國政府一再侵犯人權」,但稱加拿大代表隊的運動員不會缺席北京冬奧。

●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公共廣播電視台(LSM)去年12月10日引述國務院與外交部的說法報導,總統李維茲(Egils Levits)和內閣首長都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李維茲的發言人羅岑貝加(Aiva Rozenberga)表示,總統的決策是基於「諸多因素」,包括冬奧期間恐將實施全面嚴格的防疫管制。

●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媒體報導,總統卡里斯(Alar Karis)於去年12月12日發表電視談話指出,「考量政治因素」,他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報導另指出,文化部長特里克(Tiit Terik)與次長普恩(Tarvi Pürn)都接獲主辦單位寄發的邀請函,但是兩人都無意出席這項4年一度的體壇盛事。

加上愛沙尼亞表態,波羅的海三小國的高層官員都不會現身北京冬奧。

● 比利時

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去年12月14日表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他在答復國會議員寇拉提(Samuel Cogolati)質詢時表示:「比利時政府無意派任何代表出席北京冬奧。」

中國去年3月宣布制裁歐洲10名歐洲議會和歐盟國家議員,包括生態黨(Ecolo)的寇拉提,因他曾嚴詞抨擊北京對新疆的政策。

● 丹麥、荷蘭、瑞典

歐盟國家對是否抵制北京冬奧未達共識,不過丹麥、荷蘭及瑞典都宣布不派政府官員出席。

丹麥直言是因中國人權問題。丹麥外交部長庫服特(Jeppe Kofod)說,眾所皆知丹麥非常關切中國人權狀況。政府已決定外交官員不出席北京冬奧。

荷蘭雖然不派外交代表出席北京冬奧,但官員堅稱此舉與美、加、澳、英宣布的那種政治抵制不同,聲稱是因為嚴格防疫措施將難以與東道主舉行實質雙邊會議。

瑞典體育部長伊格曼(Anders Ygeman)則說,不派政府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是受到疫情影響,但「並非外交杯葛」。

● 日本

日本去年12月24日宣布不會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但不願稱之為外交抵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示,對日本的出席方式「不考慮使用特定名稱」。

松野表示,日本認為重要的是對於自由、人權與法治等國際社會的普遍價值,中國也應予以保障,日本的立場透過各種層級直接向中國方面表達;奧運與帕運是和平的運動祭典,日本因應北京冬奧的方式,是基於綜合考量上述各點所做出的判斷。

● 德國

德國政府不願抵制,但也不派高層官員出席開幕式。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主管體育的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都表態不出席。

過去幾屆奧運,德國官員出席和為選手加油是常態,這次冬奧卻全部缺席,執政聯盟成員、綠黨外交事務發言人諾利普爾(Omid Nouripour)受訪時說,德國不派官方代表參加,中方應該就知道是什麼意涵了。

● 紐西蘭

紐西蘭去年12月7日由副總理羅伯森(Grant Robertson)宣布堪稱是外交抵制的行動,當時他告訴記者,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領導的內閣首長都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但是有關於不出席的原因,他的答覆相當謹慎,說這是考量這「一系列因素」的決策,主要是與當前疫情的後勤限制有關。

● 奧地利

奧地利雖然響應各國,不派政府高層出席北京冬奧,不過如同紐西蘭,奧地利也強調是考量公衛所做的決定。

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去年12月14日告訴德國「世界報」(Die Welt),基於中國防疫措施而決定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

● 韓國

韓、中副外長去年12月23日線上會談,韓國以平昌冬奧經驗給予建議,並肯定北京繼平昌、東京後接下主辦權的重要性。外界解讀韓國可能不會加入杯葛。

韓媒指出,韓國祝福北京冬奧成功舉行的發言,可能被外界解讀為有意願派遣使節團出席。韓國政府至今未就是否派遣官員出席北京冬奧做出定論,韓國總統文在寅先前表示,沒有國家要求韓國加入抵制,韓方也不會考慮此事。

● 法國

儘管西方國家相繼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去年底表示無計畫跟進,並說這種做法「無足輕重」。

馬克宏還說不應把奧運政治化,且他更樂於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合作保護全球運動員,而非參與象徵性的抵制。

當前中國疫情來勢洶洶,當局雖加緊清零仍難遏止多省及各大城市紛傳新增確診病例,多國又紛紛響應美國外交抵制的號召,能否辦好北京冬奧,主辦單位面臨嚴峻考驗。(譯者:曹宇帆/核稿:戴雅真)1110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Omicron入侵北京 新增本土確診1例且源頭不明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