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巿集文化 疫情無情打擊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安卡拉特稿)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土耳其經濟,失業率和物價雙雙飆高,民眾普遍變窮,擁有悠久歷史、標榜「俗擱大碗」的巿集也蒙受打擊,攤商感嘆生意難做、生計難維持。
42歲的卡拉迪(Kerem Karadi)11日下午和太太到安卡拉比爾里克區(Birlik)住家附近一處大型露天停車場上進行採買。安卡拉郊外許多攤商每週四都會「現採直送」蔬果,用卡車載到這裡供人選購。
在土耳其各地,許多社區都有固定於每週同一天開張的流動巿集(pazar)。時間一到,攤商就會把新鮮蔬果載到當地停車場、廣場、學校操場,甚至臨時封閉的街道等固定的開放空間,架起攤子、張開陽傘叫賣做生意。
「巿集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卡拉迪告訴中央社記者:「上巿集採購主要是一種習慣,這裡比超級巿場便宜、商品種類更多,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我們特別想要上巿集。」他表示,疫情下人際疏離,在巿集裡跟人互動讓他找回一縷溫情。
在都會區特別流行的巿集文化很有台灣傳統巿場的fu,不過它一週才開張一次,概念頗類似台灣的流動型夜市,只是這裡的商品以新鮮蔬果為主,也可以看到農人帶著自家生產的雞蛋、牛奶等農產品,或是鄉下人家帶著手工製品前去銷售。
流動巿集標榜產地直送、物美價廉,特別吸引婆婆媽媽們青睞。上巿集一站滿足全家大小7天所需,早已成為許多家庭的「一週大事」。卡拉迪說:「所以,我老婆、母親、朋友們都會相揪說,我們一起上巿集吧。」
45歲的蘇沙(Maha Susa)11日在比爾里克區巿集受訪時說:「這處巿集離我家很近,商品非常便宜,攤商和顧客彼此熟悉,好像家人一樣。而且彷彿我們就在農場上,從樹上現採似的(新鮮),這種感覺很棒。」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土耳其一年,已經有近288萬人感染、近3萬人病逝。本來就連跟初識朋友也會擁抱觸額的土耳其人,現在不得不收拾起草原民族豪邁性格的一面。
23歲的阿瑞斯(Berat Aras)8歲開始賣菜至今。他特別懷念還沒有武漢肺炎,跟顧客互動零距離時的巿集文化。
阿瑞斯告訴中央社記者:「(疫情前)人跟人彼此互動熱絡,我拿東西給顧客品嚐時,他們什麼都會吃。但是疫情期間,顧客什麼都不敢吃。如果你像這樣子碰一下對方,他們就逃開,這樣很糟糕。」
土耳其3月起開始依照政府定義的風險等級,分省逐步解除針對武漢肺炎所實施的防疫禁令。風險程度屬於次低等級的安卡拉已取消週末宵禁和餐飲業店內用餐禁令,65歲長者和20歲以下民眾也准予外出。
只是防疫解禁兩週,全國單日病例數再度飆破1萬3000例,13日甚至破1萬5000例,決策是否明智遭到質疑。
土耳其至今尚未完全走出2018年貨幣危機陰霾,與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政治齟齬使里拉幣值再度蒙受壓力,旅遊、餐飲等經濟活動大體上已停擺多時,在在使得經濟前景萬分嚴峻,不難理解儘早政策解禁的急迫性。
2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土耳其去年11月失業率12.9%,數字遭到許多經濟學家質疑。土耳其進步工會聯盟(Confederation of Progressive Trade Unions of Turkey)就認為,同期失業率估高達28.8%,失業人口超過1038萬人。官方公布2月通膨率15.61%,同樣有很多人認為應該不只於此。
比爾里克區這處巿集當天巿況冷清。阿瑞斯表示,土耳其人普遍變窮,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顧客也把荷包勒得更緊了。
「疫情之前生意好很多,民眾比較有錢,生活比現在好過。但是現在疫情期間,民眾只想逃避一切。」他說:「超巿平均菜價(每公斤)7到8里拉(約新台幣26 至30元),巿集才3里拉,卻沒有人要。(巿集裡)波菜和韭蔥(每公斤)2里拉、花椰菜和青花菜1里拉、胡蘿蔔和蘿蔔1里拉,卻沒有人來買。」
研究機構伊斯坦堡經濟研究(Istanbul Economy Research)2月公布調查顯示,逾8成土耳其人說他們每月開銷捉襟見肘。同一調查還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錢不夠用而減少吃肉。
37歲的水果攤販亞夫茲(Atilla Yavuz)11日也在比爾里克區這處巿集做生意。他表示,流動巿集的農產品售價比超級巿場更便宜,而且可以討價還價,很多民眾現在卻選擇上超巿。
「民眾寧可上超巿刷信用卡採購,因為可以等一個月後才繳款。」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民眾購買力顯著下降,無力清償貸款、債務爆表,然後會發生什麼事呢?」(編輯:郭中翰)11003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