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達投資協定 陸學者:歐盟想當地緣政治棋手
(中央社台北31日電)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就職前夕,歐盟和中國達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學者王義桅認為,這顯示歐盟懷疑拜登能否帶領美國重新領導世界;歐盟也希望成為地緣政治的選手,而非棋盤。
歐盟與中國領導人30日透過視訊會談,宣布原則上達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過去7年間,歐盟和中國對這項協定的談判始終艱難緩慢,但近幾個月卻突飛猛進,引起大西洋另一岸的美國注意。
拜登(Joe Biden)的候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21日也透過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新一屆美國政府「歡迎與我們的歐洲夥伴儘早磋商,討論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不過,最終仍難擋歐中達成協定。
新加坡聯合早報30日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分析,美歐雖在一些中國政策上的立場一致,但歐盟也爭取中國市場,雙方仍有競爭關係。
他認為,從歐中協定的進展來看,歐盟「不太信任拜登政府」。
王義桅認為,歐盟懷疑拜登面對國內壓力,是否真能帶領美國重新領導世界;而中國也對拜登沒有太多指望。因而中歐之間有某程度的戰略需要和默契。
王義桅31日也在陸媒觀察者網撰文稱,歐盟了解意識形態並不能帶來實質利益,「反而成為中美、俄美對抗的犧牲品」。本次協定顯示,「意識形態分歧不一定要對抗,不是不能讓步,而是可以談判的」。
他說,中國和歐盟都尊重和美國的關係,但不會受制於美國,「歐盟希望成為地緣政治的選手,而不是棋盤」。
針對蘇利文上述的呼籲,他又指,美國之前和中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時,也沒有等歐盟;且美國頻繁使用制裁,實際上是排除歐洲企業於中國市場。
至於中國的立場,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分析指,協定加速完成,反映出中國的地緣政治考量。中國評估,拜登上台並不會根本改變美國對中國的對抗、競爭和打壓。
他也說,這項協定一定程度滿足歐盟對中國的經貿要求,減少歐盟支持美國的動力。另外,協議也有利於分化美歐在智慧財產權、環境、勞動標準議題上的共同立場,從而降低中國的壓力。
李明江表示,協定也加深各國和中國的經濟關係,甚至讓歐盟對中國產生一定程度的經濟依賴,長期下來能降低美歐聯手對付中國的可能性。(編輯:沈朋達/周慧盈)10912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