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怒火難熄 學者:種族不平等早刻在DNA中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3日專電)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各地連日抗議。歷史學家對照1960年代黑人抗爭事件,指出種族不平等深入常民生活,幾乎刻在這國家DNA裡,長年積怨,導致怒火難熄。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家雜貨店的店員日前打電話報警,宣稱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試圖使用一張20美元偽鈔購物,他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強壓脖頸近9分鐘喪命,全美掀起示威持續逾一週。
研究美國1960、1970年代的抗爭活動、曾獲普立茲獎的歷史學家湯普森(Heather Ann Thompson)接受新聞網站Vox訪問指出:「種族不平等幾乎刻在這國家DNA裡,貫穿歷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人們忍無可忍的事件。」
對比1967年在紐瓦克(Newark)黑人抗議警察暴力、1968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之後的暴動,湯普森指出許多相似之處。怒氣、挫折感平日就存在,一旦發生太誇張的不公不義事件,很容易點燃集體怒火。
就像60年代的抗爭,她說今天延燒全美的不僅是舉標語、喊口號的示威遊行,更是人民的憤怒、眼淚和反擊。50年前的抗爭,同樣也有人趁亂搶劫商家,原因在於種族不平等、經濟不平等環環相扣。
同樣受過歷史學訓練,擁有國立政治大學台史所碩士學歷,現在北加州擔任軟體工程師的郝凱揚(Nicholas Hawkins)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指出:「有人會說,黑人為什麼不和平示威呢?因為這麼多年來,黑人和平抗議都沒有效,警察還是殺死黑人、虐待黑人,怒氣才會這麼大。」
郝凱揚指出,台灣也有族群問題,原住民與漢人之間曾有衝突,原住民、新移民的經濟地位也比不上漢人,但台灣族群之間比較和諧,不像美國種族之間存在仇恨與不信任。
種族問題伴隨經濟不平等,郝凱揚指出,美國窮人的居住環境恐怕台灣人很難想像,貧窮加上毒品、幫派、失業與教育等問題都存在生活環境中,貧富差距加深了種族歧見。
再加上在警察與司法系統的差別待遇,郝凱揚指出,過去警察執法過當,虐待、殺害黑人的案例太多了,且白人警察經常受到法律保護,不會被判罪。情況嚴重到,黑人父母教導孩子遇到警察要怎麼配合才不會遇害。而白人卻很少經歷這種歧視的痛苦。
湯普森也指出,白人警察施暴畫面受到大眾關注,但忽視了有色人種在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就是遭遇這樣的暴力與侵害,他們站出來不只是討一個公道,「示威持續發生,正是因為白人優越的地位沒有受到改變,握有權力的白人從來沒有認真看待這件事」。(編輯:韋樞)1090604
- 2021/06/26 04:49
- 2020/06/05 08:29
- 2020/06/04 19:48
- 示威怒火難熄 學者:種族不平等早刻在DNA中2020/06/04 15:03
- 2020/06/04 12:49
- 2020/06/04 11:5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