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金錢未必令人不誠實 心理因素不容忽略

2019/6/21 17: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誘惑愈大,人們就愈不誠實,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完全推翻了這種想法。研究發現,利他主義和將自己視為「竊賊」所引起的反感,會勝過金錢獲利的誘惑。

法新社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在40個國家355座城市進行了大型實驗,研究這個問題。這是至今針對經濟和心理連結點所進行的最嚴謹研究之一。

今天刊登在「科學」(Science)雜誌的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各國間的極大差異;其中瑞士和挪威在誠實度方面領先群倫,而祕魯、摩洛哥和中國敬陪末座,尤其中國是墊底。

儘管人民誠實的程度因國家而迥異,但有一個現象恆久不變,即撿到內有錢財的錢包比撿到空錢包的報案率高。

全球平均有40%的人會在拾獲錢包時報案,但若錢包內有錢,報案率會上升到51%。

在密西根大學任職的報告執筆人之一寇恩(Alain Cohn)表示:「證據證明,大家都會在意他人的福利,而且厭惡把自己視為竊賊的感覺。」

研究團隊隨即對279名最優秀的經濟專家進行調查,以瞭解他們能否準確預測到研究結論,結果只有29%的人做到。

寇恩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明白顯示,即使是專家也往往會對他人的動機抱持負面的直觀看法,經常高估了金錢的誘惑作用,並低估了心理力量的影響。」(譯者:吳昇鴻/核稿:張佑之)10806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