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天堂燃燒 專家:應爭取民心以緩局勢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日專電)印巴近日局勢緊張,「燃燒的天堂」克什米爾再成各界焦點。在克什米爾局勢不斷惡化之下,專家認為,印度應改善當地經濟爭取民心,才有可能緩和克什米爾問題。
印度與巴基斯坦最近因克什米爾恐怖攻擊事件,演變成兩國戰機在空中交火,讓雙邊局勢陷入緊張,而克什米爾的主權爭議,正是印巴自1947年分治以來衝突的源頭。
這個地處喜馬拉雅山區、風景如畫的幽境,卻因印巴不斷的衝突與紛爭,還有層出不窮的恐怖攻擊活動,而被外界稱為「燃燒的天堂」。
印巴分治時,人口超過7成是穆斯林的克什米爾印度教君主卻不願意加入任何一方,希望獨立且把克什米爾打造成亞洲的瑞士。
但巴基斯坦仍於1947年派兵入侵,希望把穆斯林人口居多的克什米爾納入版圖,克什米爾君主逃亡印度求援,並提出願意讓克什米爾併入印度的交換條件,印度因而派兵「收復領土」,印巴從此展開超過70年的紛爭,更讓克什米爾失去和平,煙硝不斷。
經過兩次印巴戰爭後,印度成功占領克什米爾約45.5%的地區,並設立查摩與克什米爾省;軍力和國力均不如印度的巴基斯坦,軍方則制定恐怖主義削弱印度國力的政策對抗,讓印度吞不下克什米爾這塊肥肉。
這樣的背景下,克什米爾發生恐怖攻擊及隨之而來的軍隊搜索與鎮壓,就成為這個「燃燒的天堂」經常上演的悲劇。
一名在德里從事圍巾和地毯生意的克什米爾商人告訴中央社記者,多數印度統治下的克什米爾人,既討厭先派兵引發印巴長年衝突的巴基斯坦,也不滿把克什米爾人視為二等公民的印度,希望「恢復」獨立;也有一部分克什米爾穆斯林希望併入同為穆斯林國家的巴基斯坦。
隨著被視為印度教民主主義政黨的印度人民黨(BJP)2014年執政後,莫迪政府對穆斯林和恐怖分子採取更強硬的政策,克什米爾的軍事管控力道加大,加上莫迪政府缺乏配套的一些經濟政策,讓印度出現40年來最高的失業率,克什米爾年輕人在失業又遭印度軍人欺侮下,逐漸走向反印度的道路。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等印度媒體也曾報導在克什米爾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主角原本都是以印度為榮的克什米爾年輕人,有的甚至曾代表印度參加國際競賽,但在遭印度軍人羞辱、毆打後,轉而加入向印度安全部隊投擲石塊的隊伍中。
尤其是印度安全部隊2016年7月射殺主張克什米爾脫離印度的22歲武裝團體指揮官瓦尼(Burhan Wani)後,因瓦尼生前透過社群媒體在克什米爾年輕人間建立聲望,讓更多克什米爾年輕人走上街頭向印度軍隊投擲石塊,進而引發多次嚴重暴力衝突。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2017年發表的人權報告批評,印度安全部隊在克什米爾實施2個月宵禁、中斷網路和手機服務等作為違反人權,對示威者「過度使用武力」。
此外,印度指控巴基斯坦軍方背後支持的恐怖組織,也不斷派恐怖分子越過控制線潛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除吸收不滿印度的克什米爾人外,近年更集中攻擊印度在克什米爾的軍警設施、車輛和士兵,流血事件層出不窮,今年2月14日再度發生死亡逾40人的恐攻事件,進而引發印巴空戰,兩國對話和解的機會更為渺茫。
面對不斷惡化的克什米爾局勢,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撰寫政治分析評論的資深編輯高許(Rudroneel Ghosh)表示,印度無法控制巴基斯坦,但至少可以改變克什米爾人對印度的支持度。
高許認為,政府至少應該努力透過政策增加克什米爾的就業率,提振當地的經濟,且制止印度軍人和安全人員在當地任意使用暴力,爭取克什米爾民心,才是印度在這場長期對抗中最大的利器。(編輯:徐崇哲)10803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