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差經濟走軟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恐無疾而終
(中央社東京18日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評論」今天刊登華裔美籍學者裴敏欣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專文。他在文章中指出,由於中國財政欠佳與經濟發展走軟,一帶一路倡議最終可能無以為繼。
美國加州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凱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裴敏欣,在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發表題為「中國會讓一帶一路不了了之?」(Will China let Belt and Road die quietly?)專文。
文章指出,有關中國雄心勃勃一帶一路倡議(BRI)的新聞報導,向來很糟糕。
像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緬甸與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都相繼表示,要取消或重新檢討與中國先前議定的一帶一路倡議計畫。
在中國境內,檯面下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感到不安則與日俱增,而且的確是如此,因中國經濟緊縮,與美國打貿易戰,又面臨來自獲得一帶一路倡議融資國家的批評,包括學者、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在內的中國懷疑論者正悄悄質疑,政府是否妥善利用有限資源。
可以確定的是,並沒有北京打算讓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夢縮水的任何官方宣布,嚴格審查已移除媒體上有關一帶一路的任何直接批評。
不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逆風更是顯而易見。文章說,過去5年世界已發生變化,中國經濟趨緩造成資金外流,外匯存底流失超過1兆美元,若考量到未來貿易戰對中國國際收支的衝擊,中國不太可能賺得充分外匯盈餘,用來資助相同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
美國課徵關稅與美中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將嚴重損及中國對美國出口,以及在較輕微程度上,減少對其他已開發市場的出口。
由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幾乎相當於中國的整體經常帳盈餘,若中國不能藉由增加對其他市場的出口來抵消短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對美國出口大幅減少勢必會導致中國出現經常帳赤字。中國日益惡化的國際收支平衡將迫使北京當局動用外匯存底,主要是用來捍衛人民幣匯價,以及維持投資人對中國總體經濟穩定的信心。
因此,北京當局將必須更小心翼翼檢討對外承諾,在外匯充裕期間擘劃與展開的宏偉計畫將被重新評估,當中的部分方案可能得縮減規模或甚至全盤放棄。
文章指出,不過一帶一路倡議的麻煩不僅只來自中國未來數年幾乎確定的外匯收入減少,在國內方面,北京也將面臨退休金支出攀升、經濟成長趨緩與稅收減少的完美風暴。
中國財政預算的最大缺口是因應人口快速老化的退休金支出,截至2016年,黑龍江省的退休金帳戶淨赤字是人民幣230億元,而人口總計2億3600萬的其他6個省分,2016年則面臨退休金入不敷出窘境。全中國的退休金前景看來同樣嚴峻,根據中國財政部統計,2017年政府必須挹注人民幣1兆2000億元,彌補退休金支出的短缺。
文章說,有些人可能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會受到北京刪減預算的影響,因為這是習近平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但由於受到需求太多而資源有限的排擠,嚴峻的經濟現實將迫使中國領導人面對越來越多左右為難的抉擇,習近平與他的支持者可能續挺一帶一路倡議,但他們必須明白,中國內部只有少數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而且挪用中國退休金領取者的棺材本,在遙遠土地闢建沒效用的道路,在政治上很難具說服力。
北京正在發生的似乎是,雖然中國領導階層繼續力挺一帶一路倡議,但習近平當初的萬丈雄心正從公眾視野逐漸淡出,如果北京最終讓一帶一路,至少是一帶一路1.0版不了了之,「我們無須感到驚訝」。(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802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