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戲份 中國以經濟手段改善與北韓關係
川金會:各國反應(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9日電)川金會登場前夕,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恢復北京往返平壤的航班,此舉被視為中國修補與盟友北韓關係的作法之一,也透露出北京正利用經濟手段,增進自身在朝鮮半島的作用和影響力。
美國總統川普預訂12日在新加坡和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歷史性峰會,討論北韓棄核問題。中國雖然沒坐在檯面上的談判桌,卻是這場博奕的「重要旁觀者」。
有分析說,無論會談成果如何,川普與金正恩這兩個敵對國家領導人能夠見面,意味著華府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將扮演比以往更重要和關鍵的角色。北京雖表態很高興見到川金會的舉辦,但這場峰會過後,中美兩大國在半島的地緣影響力可能此消彼長。
尤其峰會是在南韓的穿針引線下促成,顯示中國以往作為國際社會和北韓之間傳話人的角色,已在某種程度上被取代。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各國之間充滿算計。對中國來說,既不願見到半島因北韓發展核武而生戰並因此引發難民問題,同時也想避免南北韓和美國三方走得太近而對中國形成安全顧慮,因此北京雖支持經由對話緩解半島緊張,但也不樂見三方關係急速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不諱言:「如果他們的關係改變得很急劇,中國就會擔心,怕中國在半島應有的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應該說,北京不會很高興。」
在金正恩的意志下,北韓去年完成了第6次核試,中國也在國際壓力下同意對平壤採取更嚴厲更廣泛的制裁,雙方經濟交往幾乎停滯,結果卻是南北韓修好會面,並定下川金會。
不過,北京獨立學者鄧聿文在媒體發表文章分析,北韓在棄核遊戲中需要中國平衡美國的極限壓力,發展經濟也需中國的資金、技術和放鬆制裁,因此也向北京伸出橄欖枝,在與南韓會談前後兩度訪中。
對此,時殷弘也指出,過去多年來與北韓互動冷淡的中國在局勢轉變下,警覺必須採取具體行動改善關係,否則北韓這個戰略緩衝將岌岌可危。
時殷弘說,改善和北韓的關係,是目前中國增進自身在朝鮮半島作用和影響力,以及防止他方損害中國利益和權利的唯一途徑。
這位大陸知名的國際問題專家指出,北韓要的停止或放鬆制裁,「是美國說了算,所以中國要尋找安理會以外的途徑」。
他說:「具體的方式就是給朝鮮(北韓)提供經濟幫助,不管公布或不公布。沒有經濟援助,講改善關係都是空談。」
金正恩5月間赴東北大連與習近平見面,有分析就指北韓的經濟發展是這次會晤首要議題;而重新往返北京和北韓首都平壤的中國國航航班,顯然屬於「公布」的這一部分。
聯合國安理會去年11月做出制裁北韓核試的決定後,中國也相應切斷了這條航線,國航當時的理由是「機票出售情況不理想」,如今重啟航線則是「出於商業考慮」。
韓聯社分析,中國國航恢復北京到平壤的航班,是因為川金峰會準備期間屢次出現「不夠重視中國地位」的情況,中國希望向北韓釋放友好信號,以期恢復中國在朝鮮半島事務處理問題上,可能正在減弱的影響力。
美國之音曾引述學者觀點說,中國過去一直利用朝鮮半島核危機來制衡美國,假若危機一旦消失,中國將失去向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金正恩從不顧國際反對一意孤行核試,到與宿敵美國即將坐上談判桌,在時殷弘看來,「回想起來這不是沒有邏輯的」。
他表示,金正恩拚命發展核武器除了保護自己,就是跟美國賭博,而「中國跟了美國」,不但制裁北韓,而且關係弄得很壞。此事對中國來說是一次「經驗」,目前也做了局部改正,爭取跟北韓關係改善。(編輯:朱建陵)10706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