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陳香梅精彩一生 從考進中央社開始

2018/4/4 18:18(4/4 18: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4日電)「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首望故鄉。」這是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遺孀回憶她的中央社記者生涯時,用來破題的七言絕句。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位傳奇人物的辭世,或許聽來老套,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於北京。家境優渥的她,青春時期是在烽火中成長,第一份工作就是中央社記者,這個工作影響了她的一生。她在「中央社人的故事」一書中親筆為文回顧了這段過往,文章開頭就是李商隱的這首「少年行」,一定程度反映著她的鄉情與惆悵。

「我於1944年,中國對日抗戰第7年,也是抗戰結束前一年在昆明加入中央通訊社,是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我是抗戰時期的流亡學生,在嶺南大學唸的是文學系,在真光中學和嶺南大學期間一直負責校刊的編輯工作,流亡到雲南的昆明後,由朋友介紹考入中央社,是我離開學校後第一份工作。

當時中央社不任用女記者,錄用我算是破例,也可以說是開戒了。首先我被安排在編輯部工作,我的任務是在晚上把所有來稿一一閱讀後,除了修改外再加標題,因為在中學和大學有了做編輯的經驗,所以對這項工作可以說是駕輕就熟,順手拈來,雖然工作到午夜才截稿,但不以為苦。

我的住處是當年昆明有名的西壩,是高級住宅區,並非我住得起的地方,我為了找一個棲身之處,應徵做一家雲南富戶兩個小男孩的家庭教師,替兩個小孩補習功課。(中略)我還未到20歲已被稱老師,實在有點不好意思。但在流亡的歲月中能有工作,又有一處棲身之地,也算幸運了。

我做晚間編輯不久就被升調到採訪部,因為我會講和寫英語,順理成章被派到外事組,多半採訪美軍在華的任務和中美空軍共同抗日、保衛大後方的領空等消息,我也經常去參加美軍第14航空隊在昆明巫家壩基地的新聞發布會,並有機會寫了兩篇美國空軍領袖飛虎隊領導人陳納德中將的專訪。那時陳納德真是個風雲人物,我對他協助苦難的中國有無限的敬仰。」

相識頭兩年,陳香梅與陳納德並不特別熟稔。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前的夏天,陳納德與美國國務院意見相左,決定辭職返國,昆明當地為他舉辦歡送會,大家圍著他依依送別,陳香梅準備離去時,陳納德走向她說:「你不和我握手就準備離開了嗎?」那刻,兩人似乎才察覺彼此的情意。

後來,在陳納德積極追求下,陳香梅答應了他的求婚,但是父親並不贊成,畢竟兩人年齡相差懸殊。拗不過女兒的決心,父親最後還是同意了他們的婚事。1947年12月,他們在上海虹橋舉行了簡單的婚禮。陳香梅說:「我們像在沙漠中發現了綠洲,我們尋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找到了永恆不滅的深情。」她直言「中央社該說是我們的紅娘」。

因為嫁給陳納德,陳香梅的人生大大轉變。他們夫婦與當時的總統蔣介石、蔣夫人宋美齡關係友好,她與陳納德育有兩個女兒陳美華、陳美麗,名字還是宋美齡取的。

陳香梅與陳納德感情很好,她把兩人相戀、婚姻故事寫成自傳小說「一千個春天」(A Thousand Spring,曾譯為中、日、韓等多種語文出版),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兩人結縭10年,為什麼是一千個春天?陳香梅形容他們夫婦「聚少離多,每期小敘,就如驚鴻一掠」,換算下來,夫婦真正相聚時日不過一千天,但是對她來說,與陳納德相聚的每一天,都是和煦的春天。

1958年,陳納德因肺癌辭世,享壽64歲,這時陳香梅才33歲。

陳納德過世後,陳香梅在美國政壇依舊活躍。1963年,她受美國總統甘迺迪委任,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1981年,她以美國總統當選人雷根特使身分,訪問中國大陸,成為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座上賓,隨後轉來台灣訪問,但她說自己「不作信差,不代人傳話」。她是資深共和黨人,長年擔任重要黨職,也是歷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顧問,一生經歷赫赫,非常精彩。

「我該感謝中央社,從記者到寫作、到參加社會工作和參與美國政局,都是在中央社工作數年有了基礎,而且增進求知與學習的精神,這對我來說是豐盛的泉源。我希望今時今日從事新聞工作的年輕人要多讀歷史、不斷接受新經驗、新知識。在採訪一個人或是報導一段新聞時,要多做探討工作,多了解人的背景、事端的來龍去脈,虛心求教,認真學習,不要馬虎了事。好的文章是包含真實性而又使人能有共鳴與同感的。」

這是陳香梅給中央社及新聞界後輩的建議與期許。去國多年,她經常應邀回台,來主持陳納德銅像揭幕儀式、為陳納德基金會捐助病床給醫院、與「救總」(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討論難民救濟活動、代表美國總統尼克森給蔣介石祝壽、以自己為名設立新聞獎學金…,也不忘「回娘家」到中央社走走。她是作家,是企業家、是政治人物,也從沒忘記自己是新聞人。(編輯:黃淑芳)10704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