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俄國革命百年紀念 5大關鍵時刻一覽

2017/3/13 17:4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莫斯科13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今年迎來1917年2月革命和10月革命的100週年紀念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這場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為成立蘇聯鋪路。

以下5個發生於1917年的關鍵時刻,在俄羅斯人民及領導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集體記憶。

●騷亂爆發

不滿糧食短缺的示威者1917年3月8日(儒略曆2月23日)走上彼得格勒(Petrograd,即今日的聖彼得堡)街頭。

在數以千計民眾的支持下,這場抗議活動很快演變成大規模罷工,軍方奉命平息暴動。

然而,許多部隊開始與示威者站在同一陣線,迫使俄羅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Tsar Nicholas II)做出讓步。

●尼古拉斯二世退位

當尼古拉斯二世裝備簡陋的部隊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奮力作戰時,國內示威者要求增加麵包供應,並且斥責君主體制。

「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目睹被衝突撕裂的國家陷入混亂,最終於1917年3月15日( 儒略曆3月2日)退位。

尼古拉斯二世退位後不久,臨時政府成立,但很快又被布爾什維克推翻。

新政府逮捕尼古拉斯二世一家,將他們帶往西伯利亞和位於烏拉(Urals)山脈東麓的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1918年槍決尼古拉斯二世一家,再將他們的遺體藏起。

●列寧返俄

別名列寧(Lenin)的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Vladimir Ilyich Ulyanov)自我流放西歐多年後,聽聞尼古拉斯二世退位,於1917年4月16日(儒略曆4月3日)返回俄羅斯。

在當時與俄為敵的德國協助下,列寧和其他異議分子搭乘火車越過斯堪的那維亞(Scandinavia)回到彼得格勒。

列寧抵達俄國後,隨即向布爾什維克支持者發表演說,指責新的臨時政府和那些呼籲與君主主義者和解的人。

幾個月後,臨時政府將布爾什維克團體列為非法組織,列寧開始躲藏並逃至芬蘭。

他1917年稍後再度返回俄羅斯,領導10月革命。

●攻擊冬宮

曙光號巡洋艦(Aurora)1917年11月7日(儒略曆10月25日)晚向昔日沙皇皇宮、臨時政府所在地的冬宮開炮,發出進攻信號。

在列寧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部隊奪下彼得格勒重要基礎建設和政府建築物的控制權,不流血地占領冬宮。

●列寧政府

列寧1917年11月9日(儒略曆10月27日)成立蘇聯人民委員會(Sovnarkom),為蘇維埃聯盟奠定基礎。未來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和革命人士托洛斯基(Leon Trotsky)都是委員會成員。

列寧拒絕與反對布爾什維克政變的溫和左派共享權力,促使他成立安全部隊,負責處決及監禁列寧政權的敵人。

列寧政府稍後與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白軍(White Army)部隊發生流血內戰,白軍戰敗後,1922年蘇聯成立。(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603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