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國加萊難民進退維谷 居民也有苦衷

2015/9/8 09:43(9/8 11: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加萊7日專電)敘利亞男童亞藍不知道什麼叫做歐洲夢就葬身大海,歐洲也因此正視難民處境。法國城市加萊為他辦了一場遊行,有標語寫著「希望這孩子再次睜開雙眼時,我們的國度已經自由。」

法籍志工凡納松(Philippe Wannesson)在加萊(Calais)服務難民6年多,經營一個關於移民鉅細靡遺資訊的部落格,於其中一篇文章中引述了前述那句話。

「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源於法國,但直至今日,這個理想仍遙不可及。

加萊隔海距離英國僅約40公里,在海運盛行時代,曾靠港口便利而繁榮一時,至今也仍是英法火車運輸的必經城市。

加萊約有7萬多人口,原本就是法國最貧窮城市之一,不過現在已經少有人關心加萊本身的困境,說起加萊,只有一個關鍵字─難民。

早在10多年前就有移民聚集在加萊,只是近年非洲、中東戰亂層出不窮,越來越多難民取道法國要前往英國,加萊的移民才變成一個不能再忽視的議題。

「每天都有新來的難民背著行囊出現在火車站,或城裡、郊區、高速公路邊的任何地方」,計程車司機狄瑞(Thierry)說。

目前有3000到4000名難民住在城市邊緣的帳篷營地,多數人每天都會到市區辦理申請庇護的行政手續、領物資或單純閒逛,少數比較有能耐的人弄得到腳踏車,後座還可以載貨,多數人則只能徒步,從營地到市區大約要走一小時。

多年來,難民與居民還算相安無事,但隨著數量漸增,城裡的氣氛也起了變化,許多住宅和店面掛上出租或出售的牌子,餐廳連週一也不營業,市區唯一的商場至少有1/3的店鋪沒開。

狄瑞說,「所有媒體都把加萊形容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dad),就沒人要來了」。

他坦承至少有半數加萊人不願接納更多難民,「但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只是發生一些事之後,我們不得不變成種族主義者」,他指的是法國萎靡多時的經濟,不斷縮水的資源讓法國人不敢向更弱勢的族群伸出援手。

狄瑞的計程車生意也受很大影響,卻不反對在能力內接納難民,因為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也嘗試過奔向自由卻遭人冷眼的辛酸。

當時法國半壁江山被納粹占領,狄瑞的父母不願受納粹統治,遷往未被占領的自由法國,才發現自己被同胞視為瓜分資源的「難民」。他說,「連法國人自己都這樣對待自己的同胞,何況對待外國人?」

凡納松也是因為看不慣難民在法國境內遭受官方粗暴相待,才決定放棄原有工作,到加萊定居,長期付出的結果,如今常有熟識的難民在街上和他打招呼。

他認為,法國比起很多國家都有餘力接納難民,他們不僅有意願定下來,還都很年輕,受過教育,能自己搞定很多事,這也是德國願意接納他們的原因之一。

他說,難民在法國不受歡迎,又去不了英國,只能卡在加萊或冒生命危險偷渡,這是法國的安置政策和英國的移民政策聯手所造成。10409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