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電影大吉談死刑 直擊法警行刑前內心矛盾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18日電)死刑近年在台灣討論熱烈,公視新創電影「大吉」,從少有的角度切入死刑議題,以執行死刑的法警為核心來拍攝全片,透過法警於死刑前夜的焦慮、矛盾,探討這項刑罰的多重影響。
「大吉」由導演靳家驊執導,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不從以往受刑人或是被害者家屬的角度拍攝,就是希望能透過法警的角度,看到死刑對於不同面向的人群所造成的影響。
靳家驊曾以短片「女兒練習題」入選東京短片影展,他於去年所編導的電視電影「夏之橘」,也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的編劇獎。
靳家驊說,「大吉」故事圍繞在一名法警身上,他因為受同事所託,代替同事上場執行死刑,並刻劃在執行前夜的內心狀態。
台灣的死刑執行人,大多由高等法院的法警擔任,靳家驊說,這部片探討科層體制的階級問題,是另一個切入角度,「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交給這樣的基層來執行,而不是決定執行死刑的法官,或是法務部長,基本上這就反映出社會系統的階級、科層制度的矛盾」。
在拍攝「大吉」前,靳家驊採訪了3名老法警,聽取他們的心路歷程,發現最大共通點,就是在執行死刑前內心的矛盾,以及因為無奈的情緒,無法面對家人。
靳家驊解釋,法警承擔了死刑執行的責任、心理壓力,他們心中的無奈與掙扎,外人很難想像,「很多法警在執行槍決前,都瞞著家人,也不想跟家人講話」。
靳家驊說,法警心中的矛盾其實不難想像,「對於受刑人,法警可能會覺得,這個人真的非死不可嗎?」對於開槍殺人的自己,也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懷疑。
「大吉」這部片,靳家驊說拍攝期約5天,是實景到監獄拍攝,故事裡演出法警的演員游安順,將法警在行刑前的心理狀態揣摩的很好,「法警臨上場前,因焦慮、心理壓力而無法執行,導致開天窗的狀況很多」。
劇中游安順在執行死刑前,由另2名法警將他拖入刑場執行,靳家驊說,那樣的狀態下,法警的心理狀態,其實與死刑犯的處境有許多相同之處,「在開槍的當下,法警跟死刑犯像是同一種人,面對一樣的處境」。
「大吉」將於4月19日晚間10時30分,於公視主頻播出。(編輯:張芷瑄)10904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