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屏東水產養殖業者復育蘇眉魚進展 盼帶動海底觀光

2024/7/12 15:18(7/12 15: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攜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共同研究瀕危蘇眉魚復育與繁殖,2023年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12日對外發表成果,農業部次長黃昭欽(右4)、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戴昆財(右3)、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右2)等人出席。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攜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共同研究瀕危蘇眉魚復育與繁殖,2023年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12日對外發表成果,農業部次長黃昭欽(右4)、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戴昆財(右3)、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右2)等人出席。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12日電)屏東水產養殖業者與屏東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瀕危物種蘇眉魚復育與繁殖,去年底成功在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蘇眉魚深受潛水客喜愛,盼復育成功帶動海底觀光。

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邀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共同研究蘇眉魚復育與繁殖,屏科大負責蘇眉魚遺傳獨立研究,龍佃負責種魚照顧、培養與人工繁殖相關工作,去年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多條魚苗,今天對外成果發表。

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戴奎浚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公司在蘇眉魚復育研究前後花了15年,直到近2、3年才有突破。保育類取得不易,得跟政府申請進口,另外,研究、觀察魚種習性就花費好幾年,包含魚類喜愛環境、食性,及疾病防治與治療等面向。

戴奎浚說,蘇眉魚是保育類,目前還不以販售為目標,希望每年穩定產出1至2萬條魚苗,為放流作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不過放流牽涉到政府規劃保護區,作為業者跨出第一步,盼世界看到台灣技術,政府接續支持。現階段蘇眉魚無法營利,但是養殖業大進展,未來對其他魚種復育也更有信心。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表示,蘇眉魚是瀕危物種,全世界都在努力復育,台灣努力30多年都沒有成功,幼魚孵化僅是「一個希望」,蘇眉魚苗是人工繁殖,不能貿然放流,需考量不同種源、基因多樣性、還要馴化讓牠有野地謀生能力,否則容易被其他魚類捕食。

鄭明修指出,蘇眉長到成魚要6年以上,復育這條路可能再走3至5年都不會成功,但若待其自然復育可能20至30年都不會成功。蘇眉魚是潛水界海底明星,在澳洲大堡礁1年可帶來多達50億美元觀光財,若復育成功未來綠島、墾丁也可發展海魚觀光經濟。

依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資訊,蘇眉魚學名曲紋唇魚,又稱龍王鯛、拿破崙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2004年列為瀕危物種,在台灣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二類,禁止捕撈及買賣。

蘇眉魚壽命可長達30年以上,在印度洋至太平洋的熱帶珊瑚礁海域廣泛分布,台灣各地海域皆曾有紀錄,但目前僅在墾丁、綠島、蘭嶼等處海域有發現紀錄。(編輯:李淑華)1130712

蘇眉魚學名曲紋唇魚,又稱龍王鯛、拿破崙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2004年將其列為瀕危物種,屏東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在蘇眉魚復育研究方面前後花了15年時間,直到近2、3年有所突破,2023年底成功在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蘇眉魚學名曲紋唇魚,又稱龍王鯛、拿破崙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2004年將其列為瀕危物種,屏東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在蘇眉魚復育研究方面前後花了15年時間,直到近2、3年有所突破,2023年底成功在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屏東水產養殖業者與屏東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瀕危物種蘇眉魚復育與繁殖,2023年底成功在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圖),業者戴奎浚12日表示,目前不會以販售為目標,希望每年能穩定產出1至2萬條魚苗,為放流作好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屏東水產養殖業者與屏東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瀕危物種蘇眉魚復育與繁殖,2023年底成功在人工養殖場孵化近3000條魚苗(圖),業者戴奎浚12日表示,目前不會以販售為目標,希望每年能穩定產出1至2萬條魚苗,為放流作好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3年7月1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