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25淑女事件50週年 紀錄片放映提醒職安重要
25淑女事件小百科
時間:1973年9月3日
經過:旗津許多女性在前鎮加工出口區擔任作業員,事發當天她們趕著上班擠上「高中六號」渡輪,卻因超載加上船隻老舊故障,不幸發生翻覆意外,造成25名年輕未婚女性身亡,後經協調將這25人合葬於旗津二十五淑女墓。
後續:二十五淑女墓因興建高雄港第四貨櫃儲運中心而遷葬,多年後在高雄市婦女團體與工會團體的倡議下,要求政府承認這起事件是工作引起的不幸傷亡,高雄市政府於2008年將園區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並設置粉紅色蓮花紀念碑,提醒避免發生工殤,並感恩女性勞工對台灣經濟的付出及貢獻。
勞動部晚上7時在旗津中洲廣濟宮舉辦「她們的故事」紀錄片放映會,放映這部以數位重製版經典重現的紀錄片,勞動部長許銘春、監察院長陳菊等人出席。
許銘春表示,感念女性勞動者為台灣經濟的貢獻,當年的職災事件,也讓政府警覺勞工安全的重要性,勞動部近年也致力推動相關政策,全方面保障勞工權益。
許銘春說,希望透過紀錄片放映,讓大眾了解這一段歷史的意義,也提醒大家職業安全的重要性。每一個勞工都是寶貝,勞動部會持續為守護勞動權益而努力,打造更安全的勞動環境,做勞工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勞動部發布新聞稿說明,「她們的故事」紀錄片,詳實紀錄了台灣經濟發展中女性勞動者的生命軌跡,60年代初期,有大量急於分擔家計的年輕女性紛紛進入加工區擔任基層勞工,將青春歲月擺上生產線,日復一日運轉出台灣經濟奇蹟。
而50年前的一個清晨,旗津中洲渡船場有25名女性勞動者,為了維持生活,搭上嚴重超載的交通船,並在短短的航程中遭遇不幸,成為台灣有史以來單一性別最大的通勤職災事件。
勞動部表示,當年也陸續發生多起電子公司有機溶劑中毒事件,警醒政府正視勞工安全及職業衛生重要性,著手制定「勞工安全衛生法」及「勞動基準法」,這些事件促職業安全衛生制度變革,改善勞工勞動條件處境,具歷史意義。(編輯:黃世雅)11211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