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蘇芮過後 澎湖潮間帶布滿層層褐藻完全變了樣
2023/7/30 12:23(7/30 12:51 更新)

(中央社澎湖縣30日電)颱風杜蘇芮威力果然嚇人,除重創澎湖外,連海底植物也難倖免,各岸際與潮間帶更布滿層層褐色海藻,數量驚人,以往罕見,也讓海域潮間帶完全變了樣。
颱風杜蘇芮已遠離,但過境澎湖時的狂風暴雨,重創澎湖,連海底植物也難倖免,馬公重光、西衛等海域都變了樣,部份礫石或砂砱都被風浪打上岸,海邊的岸際、海灘或是潮間帶,幾乎被海藻覆蓋,且是一層覆蓋一層,數量之多,民眾災後前往海邊撿螺拾貝,還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潮間帶,景況令人難以想像。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澎湖岸際潮間帶布滿的海藻,是屬於大型褐藻類的「團扇藻」,可能是受到此次颱風「杜蘇芮」強風巨浪,將覆生在棲地的團扇藻衝擊脫離,隨著海潮而飄至岸際,但在陽光照射下,很快就會腐爛掉,對海域生態不會造成影響。
謝恆毅表示,澎湖海域有記錄到的海藻超過100種,包括有綠藻、褐藻、紅藻、藍藻4大類群,是海洋食物鏈中的基礎生產者,也是海洋生物覓食、交配、產卵與稚魚的棲息處;澎湖此次災後所發現是屬於褐藻中的「團扇藻」,黃褐色直立圓扇狀的藻體,相互層疊,藻體扇部具同心紋,體扇可達10至15公分,生長在3至6公尺深海域,每年4至6月是繁生季節,對於海洋生態平衡及保育具有影響力。(編輯:陳仁華)1120730


- 2023/09/09 10:46
- 2023/07/30 13:58
- 2023/07/30 12:34
- 杜蘇芮過後 澎湖潮間帶布滿層層褐藻完全變了樣2023/07/30 12:23
- 2023/07/29 20:56
- 2023/07/29 18: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發布史上第2個暴雨紅色預警 北京恐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