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歲月摧殘 池上大坡池「釣魚阿公」將拆除民眾不捨

2022/11/5 13:16(11/5 14: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5日電)台東縣大坡池畔裝置藝術「釣魚阿公」,以上萬個漂流木堆疊拼接而成,靜坐在湖邊垂釣2年,觸動人心;但因風吹雨淋結構風化嚴重,近日將拆除,遊客不捨。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109年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藝術季」,藝術工作者范志明獲邀在池上大坡池畔以上萬個漂流木創作大型的裝置藝術「何時」–釣魚阿公,維妙維肖、對映大坡池的一甲子故事,觸動人心。

范志明昨天在臉書貼文,告知大家「釣魚阿公」近日將拆除,「如果還有想看阿公最後一次的朋友們,天亮後,真的還來得及池上衝一波」。

范志明說,獨自坐在池上大坡池畔釣魚的阿公,歷經2年多的日月星辰轉換及風吹雨淋,阿公坐太久了,即將永遠離開不釣了。無論認不認識,謝謝曾經造訪過這件「何時」作品的朋友們,由於阿公主要是由漂流木堆疊拼接而成,自然材質,成住壞空,皆屬當然。

范志明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因為「釣魚阿公」是用漂流木創作,風吹日曬加上湖邊溼氣重,風化嚴重,水保局曾討論是否修復損壞嚴重的斗笠和褲子,但考量無法單獨結構整修,必須整件作品吊回工作室,但這是很大工程,多方考量下決定拆除。

「我們真的很願意重修,但考量安全,最後還是決定拆除」他說,「釣魚阿公」在技術、遊客的互動、環境的融合上是一件很棒的藝術創作,「不僅遊客不捨,我們更不捨」;但因長期高濕度的侵蝕結構已出現問題,隨時會有倒下危險,恐怕傷害到遊客,因此最後決定拆除。

網友紛紛留言「真可惜。這是一件令人十分感動的作品!還好月前去拜訪他時,有用相機為他留下身影」、「心突然好捨不得!每次運動經過都會跑去跟阿公說:嗨!阿公你好啊~早已習慣阿公在那釣魚了!永遠想念你阿公」、「功成身退!向阿公敬禮,謝謝您」、「永遠的阿公」。

范志明說,「釣魚阿公」代表的就是過去和現在所有的池上人,反映出大坡池走過風光到洗盡鉛華的一頁滄桑史。

民國40年代,池上人喜歡以大坡池鯉魚饋贈外地親友,鯉魚長1尺以上,鄉民用報紙或日曆沾濕,貼在鯉魚的雙眼上保持濕度,再用細繩繫於背鰭便於手提,搭火車數小時到花蓮,鯉魚還能保持存活。因此「手提活鯉魚」成為池上客的標誌。

民國41年,池上鄉公所曾成立「大坡池塘漁業生產合作社」;民國49年,評選台東十景,描繪大坡池邊垂釣情景的「池上垂綸」入選十景之首,當年大坡池盛況可見一斑。

民國60年後,大坡池開始面臨颱風、山坡地不當開發造成的土石流等天災人禍,導致面積一度僅剩下2公頃,比一個小水塘好不到哪裡去。

民國80年後,鄉民意識到昔日的大坡池消失了,台東縣政府和池上鄉公所開始整治,未料從民國82年到87年,花了新台幣3億元的整治工程,為大坡池帶來第2次浩劫。被行政院列為國內「十大首惡」工程之一。

現任鄉長張堯城7年前上任後,開始挖掉池中的人工島,讓面積恢復原來的風貌,並且努力復育水中生態,期待大坡池風華再現。(編輯:郭諭儒)11111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