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沿岸寶特瓶半數外來 海廢處理需跨國合作
2022/11/2 17:16(11/2 17:36 更新)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日電)嘉縣海岸線常見印簡體中文海漂寶特瓶,環保局今天說,嘉義海洋廢棄物以寶特瓶等塑膠製品為大宗,近4年統計半數以上來自外國,突顯海廢問題的國際性,處理需跨國合作。
嘉義縣海岸線常見各式各樣海廢,其中不少是印有簡體中文的罐子,住東石的黃姓民眾日前告訴中央社記者,常見印有簡體字的寶特瓶躺在岸邊「肉粽角」或沙灘上,縣府派人撿完了又來,東石外海的外傘頂洲更多。
對此,嘉義縣環保局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民國108年到111年嘉義縣海洋廢棄物的種類以寶特瓶、塑膠瓶蓋比例最高,雖然台灣對寶特瓶、塑膠製品的回收率很高,仍無法降低寶特瓶等海漂物對台灣海域、沙灘的污染。
環保局說,主要原因是一半以上的海廢寶特瓶都是其他國家或是對岸漂來的,來源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突顯海廢問題的國際性,需世界各國一起合作做回收。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另外,海廢寶特瓶含有很多鹽分、還會附著藻類,處理上較困難,回收再利用的成本也高,但仍能製成紡織品、瓶罐的原料,達到資源永續利用。許多企業基於環保的理由,專門收購海廢寶特瓶再製成塑膠罐、拖鞋、毛毯、衣服。
環保局指出,海洋廢棄物大多是由陸地漂流到海上,當這些塑膠經日照、水流沖刷分解成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進入魚、蝦、蟹等海洋生物體內再被人類食用影響健康,最終受害者還是人類,做好回收刻不容緩。(編輯:郭諭儒)11111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