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吳伯揚研發芋戀酥 訴說對長輩思念

2018/9/25 09:25(9/25 10: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5日電)又到了金門縣烈嶼鄉(小金門)芋頭盛產季節,來自烈嶼上庫村的金城鎮民吳伯揚以小金門知名佳餚「芋戀肉」為靈感,研發「芋戀酥」,用獨特的3層次口感,訴說對長輩的思念。

吳伯揚的爺爺吳文炳在吳伯揚父親吳劍明誕生不久後就到新加坡謀生,1949年打算經廈門,返回朝思暮想的家鄉探視父母妻小,到了廈門,因國共對峙,金廈交通斷而滯留廈門,沒想到從此回不了家。吳伯揚說,父親是由阿祖一手帶大。

1984年左右,吳家在旅居新加坡的洪姓金門僑胞協助下,得知吳文炳健在,透過星國金門會館轉輾與吳文炳聯繫上,並了解他已在廈門另外結婚生子,也看到他寄來的全家福照片。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但從事警職的吳劍明無法到對岸探視父親。

吳伯揚說,爺爺上庫友人--有「金門最後國特」之稱的余國1988年輾轉逃離中國大陸前,曾到廈門向爺爺道別,拍了合照帶回金門;看到照片,父親更想念爺爺。吳伯揚爺爺隔年在鼓浪嶼醫院過世。

兩岸簽訂「金門協議」後,1993年,擔任巡官的吳劍明帶隊遣返大陸偷渡客;但他雖然登上廈門島,仍因公務在身無法與親人碰面,更沒辦法為已過世的父親上香,只能在廈門碼頭留下一張照片。直到2004年,吳劍明才在兒子吳伯揚陪同下再次到廈門,替父親上香,了卻多年心願。

上庫盛產芋頭,吳伯揚的爺爺和父親都曾在老家門前的芋頭田耕種過。這塊芋頭田目前還在,吳伯揚說,芋頭是父親和祖父生命的連結,「所以我開發芋戀酥是帶著對長輩的思念」。

芋戀酥有3層。吳伯揚說,酥脆的金黃外皮,如同烈嶼鄉民堅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中間綿密香醇的芋泥內餡,像小金門人質樸且親和的生活態度;夾在最深處的麻糬心,代表對家鄉每一寸土地的愛戀。

一口吃下去,酥脆、柔軟和Q彈3個層次一次到位;加上肉桂粉提味,口感更豐富。

此外,包裝盒也很別緻,它是用再生紙製成,外表像本書,可以豎起來放在書架上當作裝飾品,或者除去盒裏的塑膠隔墊,擺放文具。

芋戀酥「只送不賣」。吳伯揚說,他是在兩年多前開發芋戀酥,並沒有量產,也沒有打廣告;只有在節慶或有需求的時候,才請師傅友人製作,一年大概最多生產2000個。

不過,嚐過的朋友都很覺得這種多層次的口感很獨特,這幾天他請幾位大陸遊客試吃,評價也不錯。但吳伯揚總認為還未到量產的時機,他說,如果有機會當選金城鎮長,他會捐出芋戀酥智慧財產權,由鎮公所輔導婦女二度就業,推廣這項金門特產。

吳伯揚說,雖然自己在金城鎮成長,但他從未忘記自己來自烈嶼,他也常告訴兒子「我們是小金門人」。如果芋戀酥未來市場接受度高,吳伯揚的夢想是在烈嶼設立觀光工廠,讓遊客裝填餡料、烘烤和包裝,用不一樣的方式行銷老家烈嶼。(編輯:陳俊碩)10709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