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生郭彣賢竹編樹皿 都市叢林增綠意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15日電)「因為小時候看到行道樹受傷,才衍伸『樹。皿』」,北科大學生郭彣賢說,作品名稱就是要讓人一看就可聯想用途,「皿」表達多樣化容器概念,希望簡化施工流程並容易種植。
剛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畢業的郭彣賢,畢業作品「樹。皿」獲得「2016台北設計獎」銀獎,她說,作品「樹。皿(THE TREE VASE)名稱訂定,是想讓人一看就可以聯想到作品的用途,使用「皿」想表達多樣化的容器概念。
郭彣賢提到,這樣概念就像花瓶,因應不同的花種去調整不同的容器,所以在英文名稱是希望延伸中文字意概念,才會使用「VASE」這個字。
至於設計作品發想理念,為何選擇竹子當媒材?
她說,最先發想主題是她的指導老師--鄭孟淙,老師先拋一個概念讓自己自由發展,也因為這樣的概念,「讓我聯想小時候看到行道樹真實受傷的案例」,才決定要做這項作品。
郭彣賢提到,「樹。皿」概念是希望讓行道樹不要因為規劃不當,導致後續受傷甚至是死亡的;並同時間減少施工單位的施工流程,讓種植的流程更簡單。
她也運用台灣本身就相當豐富的竹材資源,以及善用加工十分發達的技術。郭彣賢說,當初作前期資料蒐集時,看到許多支架的材料都是木料或塑料。
郭彣賢說,因為這些材料在後續處理有很多的困難,所以就反向思考,若使用的材料簡化,並直接就地取材,是否可以簡化流程,讓施工單位花更多心思在行道樹本身。
至於工業設計項目多樣化,為何選行道樹為設計發想?郭彣賢說,行道樹其實點綴民眾生活的要件,但卻沒有被真正受到重視的,每次颱風來襲,首當其衝的就是行道樹;她認為,造成這項結果,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種植的規劃不當,「樹。皿」是希望大家可多關心行道樹的議題,重新思考行道樹規劃問題。
剛從學校畢業,畢業作品就入選台北設計獎,未來會持續往這條道路繼續邁進嗎?
郭彣賢說,對入選,真的很感激,畢竟和眾多優秀作品競爭,主辦單位還是願意給新人機會,非常感謝,未來還是會繼續會在工業設計領域磨練,但學生跟工作是差異非常大的角色,需要學習跟面對的題目非常不一樣,「會繼續努力加油」。
工業設計極少應用在台灣日常生活,是否期待作品可實體呈現?
郭彣賢提到,其實工業設計在生活很多的小細節裡面都有,有很多厲害設計師都不斷在努力;只是需要更多民眾推廣和認同,「讓設計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當然會期待,但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克服與調整,「畢竟這樣需要大範圍,融入城市中的產品,若要量產,是需要經歷環境與城市規劃的調整」。10601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