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魚博士何宣慶 獲10大傑青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1日電)被市場魚販叫「市場魚博士」的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宣慶,因研究台灣魚類多樣性,成果卓著,獲選10大傑出青年,何宣慶是台灣首位造訪過南、北極的研究員。
37歲的何宣慶民國99年到海生館服務,主要研究魚類分類以及多樣性,至今共發表過45個世界新魚種,是目前台灣魚類研究史上排名第2,何宣慶所發表的新種遍及全球,其中中間副棘茄魚曾獲選為全球10大重要新物種。
另外,參與發表或獨立研究所發現的台灣新紀錄種多達300種,為台灣物種的1/10,其中台灣狗母魚、台灣原燈頰魚、紅斑擬鱸、莫氏擬鱸都是台灣特有物種。
何宣慶喜歡逛傳統市場買魚,他常遠從海生館到東港魚市場買魚,已經有6次在市場買到新種和新記錄種的魚類,與魚販混得很熟,有些魚販買到罕見魚類,還會主動通知何宣慶,他也獲得「市場魚博士」的封號。
何宣慶目前為全球(魚安)(魚康)魚及多個魚類類群的研究專家,長期受邀審查各國際期刊論文,截至目前為止,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85篇,其中,與指導老師邵廣昭所發表的「台灣魚類新種名錄」,率先整理台灣過去150年來所發表的新種魚類,對確認台灣特有魚類及保育有許多貢獻,也替台灣魚類物種完成追本溯源。
除此外,何宣慶也邀集全球軟骨魚專家,完成台灣軟骨魚物種名錄,修正台灣過去錯誤使用的物種名稱。
何宣慶2012年前往南極,2014年前往北極,除了建立極地生物典藏與極地天然物資料庫外,他也在極地生物海綿、海膽、濱海植物地衣及苔蘚的萃取物中,發現了具有極佳抗發炎活性物質,且在鐮刀蘚萃取物發現具有良好抗乳癌細胞活性的天然化學物質。
何宣慶表示,極地生物與熱帶地區生物有相當不同的生理適應機制,目前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未來有可能進入冰河期,90%的生物將滅絕,如何從極端氣候中找尋適應的方式,有賴研究極地生物,另外,極地海洋生物受到環境汙染影響不亞於其他高度發展的地區,可作為全球在考量環境議題上的重要依據。10410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