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原民創作不斷 巧手彩繪貓頭鷹
「當我老去,誰來陪我吃飯」專題4之3(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4日電)新北市汐止原住民老人日間關懷站的手工貓頭鷹,由65歲以上的都會原民長者,透過手工展現耆老智慧的創作能量,在特殊的圖騰下,訴說銀髮族健康樂活的價值。
新北市都會區55歲以上原住民有5000多人,多為離鄉背景打拼,年輕人白天在外工作,原民老人獨自在家,無人照顧。
市府推動都會區原住民老人關懷照顧,從民國101年起,到103年已設7站,包括,汐止區厚德山光市民活動中心、瑞芳區阿美家園、樹林區原住民族活動中心、樹林區樹光教會、新店區中正國宅、三峽區、新莊區;再加上原鄉的烏來區3站,共有10站關懷據點。
原民長者日間關懷站由新北市原住民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黃秀英召集志工,配合市府「長者在地就養、樂齡關懷」政策,除關懷訪視、電話問安、生活諮詢、老人共餐、居家送餐及各項身心靈成長課程及健康促進活動。
汐止站為新北市第一間原住民老人日間關懷站,也是全國首創第一個發祥地。站內的樂齡長者手作貓頭鷹,以彩繪與串珠黏貼出亮麗的裝飾藝術,樸實又維妙維肖。
每一個手工製作的木製貓頭鷹,都長得不一樣,高矮胖瘦、形體可愛,讓喜愛原住民族風的民眾,評價與詢問度很高。
貓頭鷹在台灣原住民族群文化中,有深厚的文化意涵,貓頭鷹是阿美族的森林守護者,被稱為「TEKO」,同時也是女神「DOGI」的使者。
阿美族的「DOGI」女神主司人間出生、性別與壽命的神,藉貓頭鷹的口,傳遞嬰兒出生的消息。
貓頭鷹也在邵族,象徵生命吉祥物;布農族對於貓頭鷹則視為「送子娘娘」,是「好孕來臨」的象徵。布農族間流傳,家裡聽見貓頭鷹的歌聲,就像是即將有新的生命萌芽,是新生命、新希望。手作的藝術品,展現文化思想及宇宙自然觀。
在汐止日間關懷站,73歲的頭目NaMuh(張廣安),有時族人幽默地叫他「那麼好」。他說,年紀大眼晴不好,製作貓頭鷹時,需很專心。雖然很吃力,但不知不覺時間就過了,在手工完成貓頭鷹羽飾後,感到很充實。
NaMuh表示,這把年紀在關懷站彼此陪伴,還可以賺錢,真的很開心,只要有人喜歡貓頭鷹,他會一直做下去。
NaMuh說,「日間關懷站真的是實現夢想的地方」。課程意外創造樂齡族群就業機會,成為樂齡族群在地就業的夢工廠,也讓民眾從長者手作的創意祝福中,接下滿滿的福氣。10404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