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發AI所需繪圖處理器 距離尖端還很遙遠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亟欲研發攸關人工智慧(AI)能否取得關鍵突破的繪圖處理器(GPU)以擺脫美國的封鎖,但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必須坦承,中國的GPU產品邁向尖端還有遙遠的距離。
報導說,不具名人士透露,中國製的GPU晶片雖然可滿足目前大多數圖形應用需求,但在科學計算、人工智慧及新型的圖形渲染技術方面,仍難以拉近他國領先的差距。
2022年8月31日,美國政府通令晶片大廠輝達(Nvidia Corp)的A100、H100系列和AMD的MI 250系列及未來的高端GPU產品,賣給中國客戶前需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中國中信證券指出,這些晶片均為用於通用計算的高端「通用繪圖處理器」(GPGPU),應用於人工智慧運算的雲端訓練和推理場景及超級電腦,而中國GPU實現自主,首要得克服核心矽智財(IP)的差距。
由於IP研發難度大、開發週期長,目前中國GPU研發商大多使用國外廠家提供的IP,導致核心電路專利無法掌握,後續無法更新。
此外,中國GPU基礎技術的盲點多,產品前端穩定性不理想,目前又很難在主線中高端電子產品取得普及化應用,還需費時多年才能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除了技術差距,中國產製GPU的業者還面臨獲得本土客戶青睞與資金的壓力,目前中國產製的GPU多應用於軍事、政府等部門,但還未觸及至雲端計算廠商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這些也是主要客層。
另一方面,新創企業不僅面臨原材料和製造能力的問題,還必須承受來自同業的競爭壓力。對於產製GPU的新創業者而言,可觀的研發費用和資本開支雖是必需,但必須以長期、持續的利潤為後盾才能支撐。
另據「南華早報」(SCMP)3日報導,受限於美國制裁拿不到先進GPU,以致中國在研發聊天機器人被掐住,甚至已有不少專家提醒,製成像是ChatGPT這樣的產品,中國面臨若干相當不易克服的難關。
這些難關包括當局動輒對網路科技業強監管,或者越來越難取得先進的半導體,畢竟談到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晶片,GPU不可或缺。
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估算,即以驅動ChatGPT的生成型預訓練變換(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模型而論,訓練參數的數量從2018年約1億2000萬,到了2020年激增至將近1800億。
這家研調機構另指出,若以運用輝達的A100估算,使ChatGPT達到商業化應用的程度,所需的GPU數量估計得超過3萬個。
偏偏中國的人工智慧雲端服務供應商,幾乎都是美國英特爾(Intel)、超微(AMD)與輝達的客戶,而他們都是當今生產先進CPU與GPU的主力。(編輯:曹宇帆/陳沛冰)11203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