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海院北極海浮球回傳數據 有助研究融冰情形

2021/9/1 15:03(9/1 15:3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侯文婷高雄1日電)國立中央大學團隊日前進入北極圈,完成地震儀與海洋浮球佈放。國家海洋研究院今天表示,浮球從8月28日開始回傳數據,是台灣首次以浮球探索北極海,可研究北極融冰情形。

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首次以台灣團隊方式進入北極圈,展開海陸聯合的跨領域整合性研究。其中,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與國家海洋研究院、波蘭哥白尼大學攜手進行北極海洋科學國際合作研究,蒐集海面微型浮標即時觀測資料,可用於研究北極洋流、海表溫及波浪對北極融冰影響等議題研究。

此次跨國合作研究地點位於格陵蘭海北側的佛拉姆海峽(Fram Strait),投放8顆海面微型浮球,將隨著西斯匹次卑爾根流(West Spitsbergen Current)往北漂流進入北冰洋。浮球8月28日起,透過衛星即時回傳數據,在國海院監看北極海面溫度、流況、浪況等第一手資觀測訊。

初步觀測顯示,這片海域海水表面溫度約攝氏7度至7.5度,與去年衛星觀測海表面8月平均溫度攝氏6.75度至6.9度相比,呈現變暖趨勢;流速尚屬和緩,約每秒0.2公尺至0.6公尺持續往北漂移;浪況約1.5公尺至3公尺,波動較大,後續將持續監控,以了解海象長期變化與冰融特性。

國海院表示,本次研究跟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是同一個團隊,在陸路方面主要透過地震儀,研究地震現象。而海上部分則由浮球探索北極海,能研究北極融冰,以預測可能影響台灣沿海地區的海平面上升情形,是台灣首次以浮球探索北極海。

國海院長邱永芳指出,北極海冰能反射陽光和熱能,在調節地球溫度扮演重要角色,如海冰融化覆蓋面積逐漸消失,這些熱能將轉由海洋吸收造成溫度升高。融冰可能使北冰洋航道開通,成為全球海上航運及交通重要路徑,但也會造成海水上升。

邱永芳表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格陵蘭自2000年開始每年融冰量穩定上升,今年8月北極圈格陵蘭降雨量創下1950年以來最大紀錄,顯示北極融冰速度加劇。未來大規模融冰恐釀海平面上升,將增加台灣沿海低窪地區海水溢淹風險。

國海院藉這次合作開啟北極海洋環境監測、蒐集水文基礎資料,引領國內極地海洋科學研究,相關研究將提供政府研擬極區海洋政策及發展極區藍色經濟參考。除與波蘭進行極地國際合作外,國海院也會積極尋求其他可能合作單位,讓台灣在極地海洋研究量能逐步接軌國際。(編輯:郭諭儒)11009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