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本密封艙成功脫離隼鳥2號 6日返回地球

2020/12/5 14: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東京5日綜合外電報導)很可能成功帶回解答生命起源物質的日本密封艙,今天成功與探測機「隼鳥2號」分離,預計6日凌晨進入地球大氣層,順利的話,將落在澳洲南部沙漠地帶,讓為期6年探索暫告段落。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隼鳥2號(Hayabusa 2 )在日本時間今天下午2時30分,成功完成密封艙分離作業。密封艙內很可能成功裝有保留太陽系46億年前誕生時痕跡砂石,有助解答生命起源。

隼鳥2號花了超過1年時間折返地球、飛行距離約3億公里,目的就是將可能成功採集到小行星砂石的密封艙送回地球;在成功完成密封艙分離作業後,隼鳥2號接下來將變更軌道,繼續前往其他小行星,挑戰各項任務。

跟隼鳥2號分離的密封艙,預計日本時間6日凌晨2時28分到29分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之後的凌晨2時50分左右著地,由相關人員進行回收。

如果密封艙能夠成功返回地球的話,將是日本繼隼鳥1號後再度將小行星砂石帶回地球,而這項艱難的任務能否成功受到舉世關注。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隼鳥2號2014年12月順利從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抵達小行星「龍宮」周邊。到返回地球的整個計畫,約需花費289億日圓(約新台幣80億4000萬元)。

隼鳥2號2019年2月22日成功登陸龍宮,同年7月又成功二度登陸,同年11月返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團隊認為,小行星上的岩石保留著太陽系46億年前誕生時痕跡,可說是「時空膠囊」,這些砂石很可能保有太陽系誕生初期樣貌,有助解答生命起源。(譯者:黃名璽/核稿:盧映孜)10912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7